English

徐勇:我的根在田野

2007-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党波涛 我有话说

200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一位大学教授,应邀就“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问题进行了讲解。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

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

十几年来,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留下了徐勇的足迹。他创造了中国学界的多个“第一”:和同事第一次将实证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研究村民自治的著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并撰写了数十篇相关论文,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村民自治研究第一人”;是新中国第一批,也是1999年政治学科唯一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被评为我国第一批教育部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重要的是内在的力量”

1970年,年仅15岁的徐勇初中尚未毕业,就插队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5年的农村生活,不仅让徐勇深切地感受到农民的疾苦,更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性格。1978年,徐勇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博士毕业之际,徐勇认为,留在华师最适合自己。他经常说:“华师培养了我,我应该用所学知识回报华师、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因此,他最终留在华师,并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国农民。

1990年初,他身边不少同事下海创业,他却再次上山下乡,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政治学者。“第一次下乡,虽然物质匮乏,但大家生活条件都一样,所以并不觉得苦;第二次下乡,就得经得住诱惑。”他坦言,眼看商海潮起潮涌,他不是没有动过下海的念头,也有过很多机会,但他都没有走。为什么?就是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牵引着他。在他看来,外在的功利是一种吸引力,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我们的工作上接天下接地”

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确定在农村建立群众自治性的村民委员会。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徐勇敏锐地觉察到,体现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村民自治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他和同事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对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村治”的概念,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即“实际、实证、实验”的“三实法”。

徐勇长年累月奔波在农村。有一次,他到山东蔬菜大县寿光县调查时,不慎跌跤,摔掉三颗牙齿,但他仍然赶到调查地。在调查途中,他半边嘴不能进食,只能用另半边嘴吃点桃子维持,直到调查结束。有一次在四川大巴山区调研时,他夜宿在村民牛栏边的房子里。刚断奶的小牛叫唤了一夜,他也一夜难眠。伴随着风雨声,他写下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牛叫声,声声入耳;乡事、村事、农民事,事事关心”。

他认为,作为一个从事乡村研究的学者,“我们做的是上接天、下接地的工作”。下接地就是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上接天就是向政府反映,使政府适当调整政策,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这之中首要的是“下接地”。他说:“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最基础性的工作,我们这种类型的学者叫草根学者,我们的根在田野。”

一流书系,五星级学科

人们常说,高水平的大学出版社不仅是推出作品,更重要的是藉此推动学科成长,从而达到出版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由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村治书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张厚安等人就开始从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当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条件也很差。有一位政府官员曾感叹:中国有九亿农民进行村民自治实践,却只有不到九个学者在进行村民自治研究。但,凭着一种信念和旨趣,徐勇、项继权等中青年学者相继加盟,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成果。

自1997年始,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的编辑、最好的纸张,陆续推出“村治书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该书系的第一部著作,就是以徐勇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写成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村民自治的学术专著,得到了全国人大、民政部、农业部以及外交部等立法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重要图书馆所收藏,是国内本专业研究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作为该书主体的博士学位论文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政治学科获此殊荣的唯一论文。该书分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有特色的研究专业又促进了学科建设。2000年以来,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所依托的科社所(现为政治学研究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五星级”学科单位:第一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第一批成为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批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全国重点学科,三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优论文,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基地,一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政治学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二。

“用理论成果服务农村改革”

多年来,徐勇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下了几百万字的采访记录。他写出了《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等多部著作,与张厚安教授等人合著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说:“徐勇教授的专著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他的见解很深刻,有好些意见我们都采纳了。当年制定《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徐勇教授还将理论与调研相结合来论证‘村民代表会议’这一条。后来,立法机关采用了这个建议。”

1998年,随着《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实施,村民自治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引起广泛关注和无数惊呼:中国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但这一场“革命”才刚刚开始,许多人还有疑虑。为了推动湖北省依法治村和农村民主管理的进程,张厚安和徐勇经过多次调研,向湖北省委提交了一份在黄梅水月庵村进行村民自治实验的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迅速批准,为期一年多的村治实验在水月庵村开展起来。

针对村民的顾虑,徐勇和工作人员逐户宣传《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如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水月庵村生根开花。

徐勇说,这么多年来泡在农村,自己的精神也受到了熏陶,从农民身上学到了质朴与平和。他说:“我有很深的‘草根情结’,一个月不到农村去,就浑身不舒服。”(本文照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