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推广农业技术,足迹遍布全县533个行政村,他走一路,富一路,蹲下来,富一片,被农民誉为点土生金的“农技财神”。他就是河北省乐亭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副理事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常寿祥。
他含着过敏药在田间奔忙,让群众收入增长7倍
多
1974年,常寿祥被派到乐亭县良种繁育基地大黑坨村,帮助指导全村开展良种繁育。这里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他决心以李大钊为榜样,靠技术帮农民过上好日子。种子繁育是一门科学,从父本、母体、扬花、授粉,到去杂、保纯等十几个环节都需要耐心细致地管理。常寿祥每天钻进庄稼地里仔细地观察记录繁种作物的生长情况,晚上回来认真研究、分析、总结,一熬就是大半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用大喇叭通知村民们哪块地该锄草、浇水,哪块地该施肥、抽穗保纯。他耐心细致向农民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使全村3500亩制种田的种子纯度很快由原来的89%提高到98%以上。从1974年到1983年的10年时间,累计为全县提供高纯度的优良种子1152万公斤,也使当地群众人均收入增长了7倍多。
由于长期与花粉打交道,常寿祥患上了严重的花粉过敏症,浑身上下又痛又痒,可他仍坚持工作。由于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治疗,皮肤感染成疮,医生劝他调换工作脱离过敏源,他硬是坚持留了下来,常常嘴里含着过敏药在田间奔忙。大黑坨村世世代代在沙地里种花生,但亩产很低,不足100公斤。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常寿祥先后到山东、天津等地学习,1984年他率先在黑土地上推广了早熟、高产的花生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解决了除治金龟子害虫的一整套技术,使花生平均亩产达到375公斤,最高达到500公斤。
他让农民获得大丰收,自己却瘦了16公斤
1986年,常寿祥承担了为全县2200亩地膜棉的繁种任务,他克服了春季干旱少雨的困难,指导群众分类补墒保全苗,综合推广种子包衣、地膜覆盖、全程化控、配方施肥和科学治虫等5项新技术,实现了亩产皮棉100公斤的高产。在大黑坨村的示范带动下,地膜花生和地膜棉花技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常寿祥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从1983年到1992年,他先后为村民引进富士苹果、久保鲜桃、巨峰葡萄等林果品种,帮助320户建起庭院葡萄和800亩果园。1992年又在大黑坨村率先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使1个大棚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比单独种粮食提高效益几十倍。到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猛增到2500元,比1992年翻了一番。
长期无规律的生活,常寿祥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但他从未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有时侯连病带累昏倒在大棚旁边。全村大棚果菜获得了大丰收,常寿祥却整整瘦了16公斤。
“一颗致富的种子”带动全县成为“全国果菜十强县”
随着全国各地果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乐亭县几十万亩果菜种植规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寿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助手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打破桃树3年结果的生长规律,探索出“矮化、密植、早期栽培”的种植模式,使桃树实现周年结果,并在3月上市,使温室桃亩均收入2万多元,高的达到5万多元。这一技术在全县迅速推广,目前已达2.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桃生产基地,乐亭成为“中国鲜桃之乡”。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技术,常寿祥在大黑坨村办起全县第一所村级农技业校,向农民群众传授种子繁育、地膜覆盖、苹果套袋、日光温室管理、矮化桃树、科学治虫、土壤管理等多种技术,深受农民欢迎。技校为大黑坨村培养出100多名农业技术骨干,其中47人获得了技术职称,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科技达标村。1996年,常寿祥在县科协的帮助下,成立了乐亭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常寿祥任副理事长,如今这个协会成员已达1000多人,引进和推广各类名、优、特新品种80多个。
常寿祥是一颗致富的种子,他在大黑坨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全村年人均收入达3680元。同时带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到现在的3:7,乐亭这个昔日的传统农业大县,在市场农业的发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果菜十强县”和“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全县农民储蓄额居河北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