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心接力八年行

2007-0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张硕 李江月 我有话说

2006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迎来8岁生日。这8年间,冯圣兵一个人的爱心发展成了一群大学生的事业,他们坚守了冯圣兵的精神,并将爱心传播得更远。他们卖报纸、捡废品、义卖商品,联合资助了近200名贫困孩子,其中90%进入了大学。

爱心,没有止境;圣兵爱心社,在继续感染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孩子……

从一个冯圣兵到一所大学的爱心社

贫困学生冯圣兵,从高一开始,用自己课余打工、吃萝卜咸菜省下的钱,资助了10余名中小学生。为省下100元路费,冯圣兵过年都没能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为了多挣点工钱,他拼命打工以致昏倒在路边;为了资助更多的孩子,他把自己获得的3000元奖学金全部拿了出来……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为了弘扬冯圣兵精神,成立了圣兵爱心社,由他牵头当社长。

2000年8月,冯圣兵硕士研究生毕业,99级物理系的韦庆功接任爱心社社长。这时,爱心基金已不足2万元,而且每月的资助都要花费几千元。

韦庆功带领当时仅剩的几名社员扛起了重担。没有办公地点,他们将一个废旧的卫生间填平扫净,捡来废旧的桌椅放在里面;缺乏人手,他们苦口婆心地从同班同学、老乡开始动员;没有资金来源,他们捡废品卖钱,自力更生,不断争取社会帮助。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第一次:第一届爱心之旅、第一次办影展、第一次拉到赞助……第一届爱心之旅虽然只有七天,却走得极其艰辛。同学们住的是暑假不用的教室,男生女生全都打地铺;吃的更是没有保障,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然而走访过程中,当地的贫困,令每一个人震撼,坚定了他们延续爱心之旅的决心。

携手同心,八年风雨兼程

2003年,面对“非典”,爱心社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完成了第三届爱心之旅,举办了高校巡回影展……“圣兵爱心社”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爱心社各个部门职责以及制度也逐渐完善。

对前任外联部长韩尚静来说,拉赞助、卖小商品、贴海报、发传单是家常便饭。她带领大家卖过电话卡,也曾逐门逐户征订过牛奶和报纸,在学校操场上卖过矿泉水。第四任社长王强,升入大四后,其他同学都在忙考研、找工作,“自顾不暇”,而他还在坚持处理社里的工作,一次上自习时竟晕倒了。第三届爱心之旅时,为了节省每人两块钱的车费,社员们顶着烈日,不吃不喝走了整整四个多小时山路,直到在荒山里遇到一个小卖部,几包受潮的“北京方便面”,却让大家如获至宝地大啃起来……

八年来,“圣兵人”走得崎岖,但走得坚实。现在,圣兵爱心社已经发成为一个有100多名社员、组织制度越来越完善的社团,资助范围也由湖北省扩大到河南、甘肃、黑龙江等地,爱心之旅下乡活动也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行程数万公里。

桂子山上,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奋力跑好自己的一程。

真情接力,让爱心传得更远

“圣兵爱心社”从1998年建社之初,就有同资助对象通信的传统,现在,信件依然像一道道桥梁,把社员们的心和孩子们的心联系到一起。大悟一中的小婷,在失去父亲之后给爱心社来了信,爱心社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周霞老师,代笔给小婷回了一封信。周老师的信,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失去亲人的小婷以安慰。爱心社还收集信息,建立了贫困孩子的心理资料库,便于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

面对贫困,孩子们乐观、坚强的精神,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爱心社的每一位成员。现任社长范承刚说:“其实每次下乡,更多的是帮助我们自己。”

孩子们的故事和爱心社的行为,感染着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网友、社会团体找到爱心社,要求参加联合资助……

圣兵爱心社的大学生们称自己为“神圣的一个小兵”。从一个冯圣兵,到许多个“小兵”,社员们这样激励自己:“蹒跚的步子丈量山路的遥远,也丈量着贫穷和抱负的距离;支撑起孩子的苦难的同时,也支撑起属于自己的灵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