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抗大学员参加延安各界反对国民党制造分裂投降大会(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毛泽东称赞抗大:“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并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抗大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央为学校选调了一批经历过战争考验、具有丰富军事或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抗大工作,如刘伯承、林彪、罗瑞卿、徐向前、张际春、滕代远、何长工、李井泉、彭绍辉、许光达、莫文骅、李志民、胡耀邦等。同时,又从大后方请了艾思奇、何思敬、任白戈等学者到抗大任教。毛泽东说,这是共产党的大事,不是小事,一定要抓紧抓好。毛泽东还亲自为抗大制订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后来,毛泽东把其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改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抗大学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红军老干部、老战士,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基础,抗大的栋梁;一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或战士,他们经过抗大的培养后,回到各地区、各部队,成为开辟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的骨干力量;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陈云、董必武、秦邦宪等一些领导同志,经常为抗大讲课、作报告,参加开学典礼或结业式等活动。毛泽东后来回忆:“那时我可讲得多,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毛泽东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就是为抗大学员所作的讲演,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都被列为抗大的必读教材。他讲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哲学、历史等,其中主要是谈战略问题。他要求学员们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在军事上要努力学习军事理论。
更多内容见光明网 |
九年中,抗大为党和人民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抗大总校培训学员近3万人,连同各分校共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其中许多人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他们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抗大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篇章,它的伟大业绩将永远留存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