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把一生献给青少年科技教育

2007-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景荟 卢雄 我有话说

坐落在吉山脚下、洞水河畔的湖南省隆回县洞下小学,曾受到多位领导和6位两院院士的题词鼓励。一所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为何能如此引人关注?其中凝聚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陈富昌42年的汗水。近日,记者走近这位教育老劳模,分享他的欢乐和忧虑。

陈富昌说:“平生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上

了一名人民教师。”

陈富昌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隆回县,家乡的落后,使他从小就立志要把科技星火播撒在乡村。1964年高中毕业后,陈富昌走上了讲台。四十多年的教师生涯,陈富昌体味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因为痴于工作,胃溃疡、胃出血、结肠炎、慢性咽喉炎等疾病悄悄地缠上了陈富昌。1988年8月11日,正冒着炎炎烈日指导学生做实验的陈富昌,由于过度劳累,忽然觉得头晕,一口棕红色的鲜血从口中喷吐而出,使他两眼冒金星,腿脚发软,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滚下来,顿时瘫坐在地里。后经同事送到区医院急救,再转县人民医院抢救才保住生命,经检查是胃部大出血。陈富昌住院期间,县教育系统的领导、学校的师生代表都来看他了,要他安心养病,但他牵挂着实验项目,抢救脱险后,背着医生偷偷溜出医院,坐车50多公里回到学校,继续指导师生搞实验项目。虽然他挨了医生、护士的“批评”,但实验项目由于及时得到他的指导,最终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人与环境”大赛实验报告二等奖。这件事让陈富昌高兴了好一阵子。

陈富昌辅导中小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全国小学自然知识智力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60多个科技项目获奖,他多次出席全国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介绍经验。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他主抓的自然教学改革、劳动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6次在国家级会议上介绍经验。5项教改课题获省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奖。他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10多个。

但是,陈富昌呕心沥血开展科技活动,却有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嫉妒和责难。有人讽刺挖苦说,科技活动又不要会考,又不计算成绩,何必多管闲事。个别人抱着升学第一,应试教育至上的老观念。认为培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不是基础教育的事,强调中小学没有科技师资力量,没有设备条件,思想上持反对态度,行动上对科技辅导老师进行刁难,还认为开展科技活动影响了学生应试成绩,不安排科技教师授课时间,辅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计工作量,不安排科技材料设备,甚至连科技活动打印材料费、摄像费、制作费都不让报销,给科技创新教育带来重重阻力和困难。

社会上少数人对科技创新教育不理解,个别人明目张胆到学校闹事。学校开展“红薯苗营养球插高产实验”,薯苗还未长到0.6m就被人连苗带蔸扯走了,学校培养的水稻、果、蔬良种时有被盗和破坏,甚至连学校青少年科技成果展览室,也被人撬开,做好的科技作品被踩烂、摔碎、撕破……

最令陈富昌头疼的就是科技活动经费短缺,现在辅导学生搞一项小的科技创新项目,少的一百元至几百元,而稍大的科技项目则要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隆回县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又无钱资助科技教育,学校又拿不出,而科技活动还要照样进行,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由辅导教师垫付。

陈富昌对记者说:“建设新农村,需要从教育抓起,需要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创造力的新型农民。能够把一生奉献给青少年科技教育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我觉得很幸福。那些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我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一些好学生,多培养一些好农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