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文化产业发展筑起“防火墙”

2007-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

据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2006年度,全国各地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亿件。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2005年度,这一数字是1.69亿件,而2004年更是达到2.29亿余件。

与收缴非法出版物数量逐年减少相对应的,是全国“扫黄打非”执法力度的持续增强。在全国“反盗版百日行动”带动下,2006

年是我国历年来打击非法出版物力度最大的一年。仅在3个多月的集中行动中,就有近90万人次执法人员对出版物市场进行了15.3万个次的检查,取缔店档摊点1.3万个、印刷复制企业646家、非法网站1061家,吊销了846家从事不法经营的正规单位的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实现了行动之初的目标――“关停一批经营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放映单位,查处一批参与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盗版活动的出版、制作、复制单位,查办一批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的重大案件,严惩一批从事盗版活动的不法分子”,显示了我国政府打击盗版侵权的决心和能力。而在“反盗版百日行动”之后,中央十部委又联袂展开了“反盗版天天行动”,让那些企图“喘一口气”的盗版者彻底感到了绝望:在记者的多次暗访中,经常能看到原本只想歇业“避避风头”的不法经营者不得不放弃再操旧业的念头。

“扫黄打非”,如同抵御盗版与不良文化对社会生活侵袭的“防火墙”,而在上述数字的一增一减之间,凸现了这道“防火墙”威力日增,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日益得到净化的趋势,更折射出全体国民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意识和对健康、和谐文化的渴望。

深挖地下生产线扼住盗版源头

2006年11月11日,在经过5个月的缜密侦察后,民航江西机场公安局在南昌县境内成功挖出两条地下非法光盘生产线,收缴非法光盘20余万张。自1996年至2006年底,我国已经破获地下光盘生产线231条。

地下非法光盘生产线是制作盗版、传播不良文化的一个主要源头。在执法人员眼中,“挖”,是形容打击地下生产线最为恰切的一个用词。“和以往不同,现在不法分子将地下生产线隐藏得越来越深,而且运用很多高科技的反侦察手段企图躲避执法人员的检查。有的表面上看是一个卖化肥的店铺,但就在人来人往的地板下面,就隐藏着地下工厂。”一位曾参与破获多条地下光盘生产线的执法人员深有感触,“还有的犯罪分子把生产线藏匿在已废弃的加油站地下,有的则在楼房内暗设夹层;有的设有专用电梯,有的则把入口藏在橱柜背后;周边往往还安有监视器,甚至将监视探头安装在插座里面,一旦有陌生人接近地下工厂,立即停工,甚至通过秘密暗道逃遁。”

尽管如此,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仍然逃不过周围群众和执法人员的眼睛。在2006年,共有1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被执法人员查获。

随着设立地下工厂风险越来越大,不法分子开始另打盘算。

截断走私通道守护文化国门

走私,便是不法分子想出的又一招数。据统计,仅2003年,广东海关就查获走私盗版光盘7098万张。

针对走私日益猖獗的情况,海关加强了防范。地处前沿的广东海关与香港海关合作,完善双方情报交换机制、理顺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夹击侵权盗版等违法活动的态势。目前,广东分署每月定期对非法出版物渗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至广东省内海关,使执法人员能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增强打击的力度和精度。严厉打击使不法分子不敢轻易以身试法。近年来,广东海关查获的走私盗版光盘数量已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7098万张、2004年的1455万张到2005年的644.5万张,2006年更是降到194万张。2006年以来,香港海关尚未发现利用内地非法加工委托书生产并走私盗版光盘的现象。

粤港两地海关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告不法分子:此路不通。而当不法分子试图将走私路线转向广西时,同样遭到迎头痛击:广西地区为期三年的“封堵和打击走私盗版光盘行动”和南宁海关“5・11”特大集团走私盗版光盘案的成功破获,彻底斩断了伸向广西的黑手。

净化正规门店拓展正版空间

毋庸讳言,制售盗版和贩卖带有淫秽、暴力内容的不良文化产品有着可观的“利润”,因此,部分正规印刷复制企业、音像经营门店或迫于生存的压力,或受到金钱的诱惑,也存在不法经营的现象。这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使广大正版产品的制造者和守法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了极大侵害。为此,在2006年,中央十部委联合发起了全国“反盗版百日行动”,目标重点在于规范正规光盘、软件复制企业和销售门店的经营行为。

“反盗版百日行动”首先是一次教育行动。全国所有从业者都又一次接受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同时,它还是一次健全责任制度的行动,从业人员明确了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执法人员强化了目标管理。

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愿意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投入,光盘复制企业开始扭亏为盈,正版产品回归货架、销量上涨两成,音像销售企业要求扩大经营规模……所有这些都表明,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导入良性循环。

打击网络犯罪应对新技术挑战

原本是一家医院的网站,点开后却变成了色情网站的主页。太原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接到的市民举报后,拉开了侦破特大淫秽色情网站“情色六月天”的序幕,一场横跨七个省市对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围捕也随之展开。在近期作出的一审判决中,该案主犯陈辉被判处无期徒刑。

“情色六月天”案只是2006年我国打击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犯罪活动的一个案例。事实上,打击网上不良文化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扫黄打非”工作的一个新焦点。2006年,全国共查办网络“扫黄打非”案件1712起,其中包括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案件577起,网上非法出版、经营案件374起,网上侵权盗版、“私服”、“外挂”案件761起。

如何制止非法网络下载造成的侵权行为,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新问题。我国一方面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自2006年9月底开始,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已经展开。

全天候案件举报展开全民围剿

自从全国“扫黄打非”办于2006年3月1日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以来,平均每天接到举报3件以上。据湖北省统计,在全省查处的“扫黄打非”案件中,80%的案源来自群众举报。在2006年“反盗版百日行动”十大盗版案件中,直接由群众举报而破获的案件有6起。

“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规则的较为完整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建立了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相结合的版权保护体系,但由于建立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历史还很短,还有部分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对不良文化腐蚀社会生活的危害性认识还很不足。”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柳斌杰说,“‘扫黄打非’是一个‘战场’,这是一场‘斗争’,要取得胜利,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