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在群众心坎上的“形象工程”

2007-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通讯员 郝文秀 我有话说

官员陋室10间,学生新楼两幢。这是记者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草原上看到的感人画面。

格日朝鲁是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一个纯牧业苏木(乡)。新年伊始,记者到这个乡采访。距苏木所在地5公里左右,远远看见两幢挺拔的楼房。在无垠的草原上,这两幢楼房显得高大伟岸,犹如矗立在海洋孤岛上的灯塔。我们以为那就是苏木党

委、政府的办公楼,到门口一看,才晓得是苏木的学校。

走进学校两幢新楼,宽敞明亮。校园的路树沟墙,整齐划一,宛若花园。就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东院平房内,我们发现了苏木党委、政府办公的地方。苏木党委、政府工作人员都挤在10间低矮的简陋平房内办公。院子是用砂石垫的,显得破旧寒酸。如果不是大门口挂着牌子,我们更相信这是一处将被废弃的院落。

苏木党委书记白海明说:“苏木党委、政府的两栋办公房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如今一栋彻底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现在大家都挤在一起的10间房,也是一下雨就漏,每年都得修葺。这几年,苏木攒点钱,都投在学校建楼上了,党委、政府的办公用房建设排不上号。”

去年,格日朝鲁苏木精打细算,攒了120多万元,当时对如何花这笔钱,苏木党委、政府进行了反复研究。党委、政府办公用房太破,该新建;车到了报废的年龄,该换;但是,全苏木的孩子分散在一个又一个小教学点上,学习环境差,教学质量没保障,影响下一代的素质,寄宿制学校更应该建。于是,格日朝鲁苏木既没用这笔钱盖新的办公用房,也没用这笔钱换新车,而是全部投到教育上。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的两栋教学楼,将全苏木978名中小学生都集中在一个学校里学习、生活。使全苏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达到了城镇中小学的水平。两幢教学楼高高耸立,当地的干部、群众自豪地说:“在大草原上,这两幢楼大老远就能看得见,是我们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格日朝鲁苏木党委、政府身居陋室,坚持不建办公用房,不买新车,把钱用在造福子孙后代的教育事业上,让散居在草原上的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镇孩子一样的教育举措,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支持。去年,新教学大楼竣工后,建院墙、平整校园,苏木一时拿不出钱来。干部群众得知后,没用组织发动,大家就主动开展义务劳动。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车出车,几天时间,就建起了砖石结构的院墙,平整美化了校园,把学校打扮得和花园一样。

在草原深处的格日朝鲁苏木,我们领悟到了“形象工程”该怎样建在群众的心坎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