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扬起民族高科技产业的风帆

2007-0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一架蝶型超光速航天飞行器畅游于浩瀚宇宙,乘坐者俯瞰地球,造访太空,饱览亘古沧桑。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演绎的《飞天之梦》把记者带进了由他们自主研发和具有神奇魅力的仿真世界。作为一家股份制高科技企业和全国唯一的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仿十多年来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进程中,先后承接并

完成近200项大型仿真、信息和控制系统工程项目,为国家节约外汇十几亿美元,在仿真技术领域树立起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亚仿品牌。

“在受制于人的夹缝中崛起”

“亚仿是在受制于人的夹缝中诞生和崛起的。”亚仿公司总裁游景玉在回忆创建企业的背景时说,1982年她带领一个技术小组去完成我国紧缺的电站仿真机及其技术引进任务,就在他们按照协议向对方交付630万美元外汇支票去换回一台最小规格的仿真机时,对方却以被仿真对象控制资料短缺为由,要求再增补130万美元作为资料生成费用。游景玉冷静地回答说:“你们要增补的生成资料我来做,而增补费用的要求我们不答应!”游景玉的“狂言”让对方大为吃惊,为什么这位中国专家敢向他们的垄断技术叫板?

直到游景玉圆满完成两年多的引进和培训任务回国,她的美国同行也没有弄懂其中缘由。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正是这位东方女博士在回国不久领衔创办亚仿公司十多年时间里,不仅以几十万美元的价格为中国制造出了相当于美国630万美元的仿真机,而且将其他同行遥不可及的在线仿真技术娴熟地运用于中国的高耗能企业。1988年初,亚仿公司在国家第一批火炬计划中担负起了仿真技术产业化的重任,当时汇聚到亚仿的二十多名科技人员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仿真机,游景玉就带领他们从最基础的支撑软件和软件工具做起,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联合攻关,从最初两三年才能做出一台仿真机,到现在每年可以做出三四十台较尖端的仿真机及其应用系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亚仿人终于凭借自己的尖端技术和过硬的实力,扬起了民族高科技产业的风帆。

“到世界上去占一席之地”

1992年1月25日,正是亚仿人向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技术难关――应用仿真、控制、信息三位一体的SIMCOIN(科英)支撑平台及其OLS(在线仿真)系统发起冲刺的关键时刻,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了亚仿。游总回忆说,小平同志就是希望我们能到世界上去占一席之地。

亚仿拿什么去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呢?只有瞄准迄今唯有两三个国家才能做的、昂贵到2000万美元一台的核电仿真项目上!这些涉及核领域的仿真技术,西方国家早就断言中国做不出来。亚仿的专家们根据自己对火电站仿真系统的掌握程度,经过一番坚忍不拔的拼搏和探索,终于在核电仿真机的全部支撑软件和各种工具软件上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又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组织起攻关队伍,终于在1996年成功制造出秦山300MW核电机组全范围模拟(仿真)机,为我国核电厂安全运行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站到了世界仿真技术强国的前列!

2007年1月7日,由亚仿公司和华能伊敏电厂历时5年自主开发的我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数字化电厂关键技术开发”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测算表明:伊敏电厂50万千瓦数字化机组一年可节约费用近600万元,增加发电2400万千瓦时,非正常停机由过去每年十几次减少为2次。这项国际领先的在线仿真技术在高耗能行业推广应用后,将会在21世纪引发一场流程工业的革命。

“承担起一份民族的责任”

在珠三角地区现今近万家高科技企业中,不知诞生了多少凭借着一招鲜而兴旺发达的财富大亨,而唯独在亚仿这样举世瞩目的“国家队”企业里,200多名中国仿真界精英们至今仍然拥挤在那栋陈旧简陋得缺乏光泽和像样门面的9层小楼里,他们不为高薪和奖金、不为名利和享受、不受任何诱惑,只有为攻克一个个难关而不舍昼夜地忘我拼搏。在总裁游景玉的管理战略中,似乎只有国家的需要、民族和社会的责任,而从来没有单纯把利润和资产规模当作企业追求的目标。这是为什么?游总对记者说,因为亚仿从创办之日起,就不是一个片面追求财富增长的企业,我们是把亚仿看作肩负民族责任与光荣使命的载体,看作是亚仿人报效国家的一个平台,而担负这份神圣责任、献身于这个创业平台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优秀共产党员,人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就是要在当今世界技术最尖端和竞争最激烈的仿真技术领域为民族高科技产业树起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身处“一国两制”前沿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亚仿人的信念动摇过吗?游景玉说,我们的技术是仿真的,而理想信念却是全真的。亚仿每时每刻都在创新,永远都在产出全新的技术方案、数学模型和拓宽新的应用领域,这样的创新机制有利于那些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同志脱颖而出。2007年1月24日上午,游景玉给广东省150家钢铁、石化、水泥、发电等耗能大户老总们讲课,老总们惊讶地发现,亚仿DMS2800数字化钢球磨煤机控制系统轻易地化解了我国火力发电厂40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使电厂每消耗一吨煤节省3度电以上,率先运用这项技术的广州造纸电厂降低能耗12.4%、内蒙古乌拉山电厂降耗10.6%、广东黄埔电厂降耗11.1%、济南钢铁厂降耗16.4%、韶关钢铁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4.5%、茂名石化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3.6%……而站立在这些“节能将耗冠军”背后的是日夜奋战仿真技术前沿的无名英雄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