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终身学习体系: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选择

2007-01-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褚宏启 我有话说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应该成为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读了郝克明教授主编的《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研究》一书,会深切感受到这一点。

让终身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为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服务

终身学习、终身教

育、学习型社会等都是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从终身学习的视角去论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非常值得肯定,因为这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更符合时代的客观要求。

据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让终身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为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服务。这种理念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国家的发展仅仅依靠正规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才能把人口大国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真正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从终身学习的视角重建教育体系,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如上所述,建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让终身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逐渐推进和发展的长期奋斗的过程。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在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科技起点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理性把握终身学习的本质和特征,明确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尽快实现建设目标。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十分广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既包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也关系着企业教育培训、社区教育等诸多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既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又要适应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探索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重点。重点有三:

一是正规教育的改革。即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结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学习和培训需求。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现代社会在正规学历教育之外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绩效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非正规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联系、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联系,往往比正规教育更直接、更密切,它对个人终生发展的贡献、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并不亚于正规教育。

三是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包括政府机关、企业、文化教育团体和社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里,学习不仅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提升组织文化品质、增强组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包括社区内从业人员进行学习的重要基地。传统的社区只是人们依托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且在地理上比较接近等因素而结成的交流、集会、休闲和生活的共同体。学习型社区则不同,它是将社区内分散的学习资源联系并整合起来,为社区内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促进社区居民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在制度、体制、机制、经费、物质和学习资源等方面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努力提供保障,使社区成为为全体居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的新型社区。

在我国,相对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发展而言,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怎样从战略高度规划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