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带给我们石油与和平”

2007-0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海兵 李志强 我有话说

“苏丹政府和人民非常感谢中国,非常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如果没有中国,没有中石油的真诚帮助,苏丹的石油工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中石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石油,也给我们带来了和平。”这是苏丹总统巴希尔对中石油为两国合作所做贡献的赞誉。

十年风雨路,峥嵘不寻常。中石油进入苏丹十多年来,

已获取了4个石油开采区块,其中3个区块已投产,年产原油超过2600万吨。苏丹也从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输出国。作为我国在苏丹乃至非洲的形象工程和样板工程,中石油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截至2006年底,中石油先后在苏丹投入3287万美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当地直接受益人数超过150万。这样做的,在国际大企业中也为数不多”,中石油旗下的中油国际总经理祝俊峰不无自豪地说。受气候和卫生条件影响,苏丹是世界传染性疾病高发区。为解除当地人民的疾病痛苦,近年来,中石油先后出资兴建了喀土穆炼油厂友谊医院、富拉友谊医院、法鲁济友谊医院等,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中石油还捐赠1000万美元,在喀土穆以北援建了“马拉维友谊大桥”。该大桥成为尼罗河上从喀土穆往北直到埃及阿斯旺大坝之间惟一的大桥。同时,中石油还不忘沙漠深处贫苦的游牧民,到目前为止,已为他们打了100多口水井。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产石油尤其不能污染环境。这是中石油人在苏丹时刻牢记的一项原则。当记者走进中油国际喀土穆炼油厂时,呈现在眼前的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该厂副总经理穆罕默德・阿提夫先后在许多国际大石油公司任过职。他说,在众多来到苏丹的外国石油开发商中,像中国合作伙伴这样重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实在不多。据介绍,炼油厂每年都不惜斥巨资用于工业用水的处理工作,他们还把处理过的水用于厂区绿化。目前,炼油厂已成真正的“沙漠绿洲”,鸟儿也将这里当成了栖息地。据悉,中石油准备陆续出资7000万美元,用于保护当地环境。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中石油自进入苏丹起就把培养当地人才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苏丹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国家,人才、劳务市场不发达,石油人才奇缺。中石油在创业之初便启动了当地人才培训计划,仅1/2/4区块项目,每年就投入50万美元用于人才培训。工程师以上的业务骨干,每年都可获得一次到中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先后有1392人受惠于此培训计划。经过十多年努力,目前该区块的员工93%是苏丹人,部分项目高层领导职位也逐渐由苏丹人担任。据透露,中石油将于近日与苏丹能矿部签署一项新的人才培养协议,计划在未来3年内出资90万美元资助该部自行选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中石油在苏丹热心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当地人才培养,谋求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正因如此,中石油在苏丹政府和人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苏丹能矿部长贾兹的一番话颇能表达苏丹人的心声。他说,“苏丹有很多合作伙伴,中国是最好的一个,苏丹永远把与中国的合作列在第一位!”(本报喀土穆2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