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教授的古典艺术解读新著《汉画故事》(重庆大学出版社),为其汉画像石系列研究之首卷,最近刚刚出版。
“深沉雄大”和“质朴无华”,是作者对汉画艺术的定位,也正是本书的特色。
打通艺术与文学的脉道,在更高的层面上引领不同界域的学术研究,并将艺术溶汇到人生中去,这是本书给我们的最大教益。
清人瞿中溶有《汉武梁祠堂画像考》,近人容庚有《汉武梁祠画像图录和考释》,但都是考据性质的,未侧重艺术的深层研究。鲁迅一直想编印一本《汉画像考》,终未能遂愿。现在不少美术史的专著忽略了汉代的画像石,认为它来自民间,为工匠之作。很多人不了解汉画,甚至有人将汉画石中的三足乌和九尾狐比附成《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和狐狸,张冠李戴的谬误情形并不鲜见。针对如此状况,作者说:“如果是个欣赏者,不可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如果是个研究者,这样的治学方法必然会引入歧途。”
出于一个艺术理论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出于个人长期的兴趣和爱好,作者“下决心要把汉画弄懂,进入那个神秘的世界”。几十年的严肃思考,几乎一生的艰苦积累,终于汇成了今天雄大深沉的《汉画故事》。
本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汉画,即画像石,因为它“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完美”,“并非纯属于绘画”,实际上“同建筑、雕塑、装饰等紧密结合着”,“它的用途和艺术手法是带有综合性的”,“不但反映了一个汉代社会,而且表现了一个想象奇异的神话世界,把汉朝人脑子里所想的、所希求的都揭示出来了”。
作者十分赞同王朝闻的观点,认为汉画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从绘画的角度看,汉代之前已出现了壁画、帛画等,可所画的人物,多是仪式性的,在表现人的思想、人与人的关系和情节、环境等方面,还没有达到绘画应有的品质和水平。作者认为,这种特具的功能只是在画像石上才开始发挥出来,而且有的已展现出优异的成就,在二维度造型的处理方法上是相当多样的和高超的,在处理各种形象之间的“关系性律动”上,画像石做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绘画从此走向了成熟。”“像卫改、孟孚、李弟卯、孙宗等这样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篇章,是他们将早期的绘画和雕塑推向了成熟的阶段。”因此,作者将汉代画像石艺术定位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做了三件事:一是将汉画像石解释了一遍;二是将那些一般看不懂的画面分成了人事故事、神话故事、祥瑞故事等三类,并进行了解释;三是从每一个图的内容、出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行诠释,并联系其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作些说明。然而,此三事,非精通艺术与文学者无法完成,非几十年之功力不能成就。
《汉画故事》只是作者汉画系列研究丛书的第一部,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学术工程要完成,关于汉画艺术上的分析,诸如造型的特点、形象的结构、构图的经营、艺术的表现与再现、装饰性问题、艺术的成就和价值等等,还要“另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