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3日电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2007年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出版物质量管理年”之际,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新闻报社、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和本报理论部共同主办,中国逻辑语言函授大学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活动组委会主任刘培育教授对活动情况作了通报。此次活动一等奖4名(高树立、许正元、蔡维藩、陈?欣)、二等奖10名、三等奖50名、鼓励奖108名、特别组织奖3名、组织奖4名。
该活动自2006年5月启动以来,社会反响热烈。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和语文工作者是这次“挑错”的主力,高校和中学师生是另一支主力军。同时,还有图书馆工作者、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工人、农民、战士、文艺工作者等,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4岁。应征者遍布28个省市自治区。活动组委会共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病例14883份,涉及2000多种报刊。以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每版5.8个;有一份报纸的错误竟高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错误的主要类型有用词不准,概念混淆;分类有误,不当并列;迭床架屋,语义重复;判断歧义,让人不知所云,有的语句完全把意思弄反了;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缺失或搭配失合;前言不搭后语,转移论题,甚至自相矛盾;有的说理文章论据不足,“乱用所以”;此外,还有用字不规范、错用标点等。
会上,专家们呼吁:珍爱母语,规范语言,共同行动,提高全社会对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的认识;向全社会普及逻辑语言基础知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规范人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行为;搭建“挑错”平台,接受群众对社会生活中逻辑混乱、语言失范问题的批评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