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中国优秀民歌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八百里沂蒙的秀美,唱出了临沂人民的精神风貌。如今,《沂蒙山小调》在由“民间小调”变成“现代交响”后,已成为临沂市响亮的文化符号,代表和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驻扎的地方。当时的文工团员、解放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的阮若珊,在一间民房里创作了歌词,由另一名团员李林以民间调子为基调谱成曲。在一次庆功会上,阮若珊唱了这首歌曲,群众听后情绪高昂,当场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1946年,华东地区举行大型民歌汇演,《沂蒙山小调》以其浓郁的地域风情、乐观向上的音乐基调受到陈毅元帅的称赞,轰动了全国。
临沂人对沂蒙山小调“情有独钟”。近来,他们以现代化、国际化的思路高品位推进“文化临沂”的品牌打造,深入挖掘沂蒙山小调的文化内涵,以当代审美意识改编沂蒙山小调,请来专家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运用传统和现代技法相结合的作曲手段,展现出一幅恢弘大气的民族交响音画。“沂蒙山小调”的“现代交响曲”,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慢板,主题来自于《沂蒙山小调》,高亢的竹笛和抒情的二胡,弹奏出优美旋律,表现了沂蒙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格;第二部分小快板,主题取自临沂苍山县的民歌《歌唱大生产》,由板胡奏出,表现沂蒙人民乐观向上的心态;第三部分快板,展现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第四部分广板,气势恢弘,乐队的全奏将乐曲推至最高潮,象征着沂蒙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不久前,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搬上舞台的《沂蒙山小调》,在北京音乐厅奏响并获成功。在由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主办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大赛中,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获得铜奖(金奖空缺),并作为决赛颁奖音乐会的压轴演奏曲目。首席指挥家彭家鹏表示,要将这部交响乐带到澳门,让澳门国乐团作为常演曲目,还将带到艺术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使之成为世界民族管弦乐之林的又一新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