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南京市兰苑剧场座无虚席,昆剧《孽海记・思凡》、《虎囊弹・山门》、《金雀记・乔醋》正在上演。静静的剧院里回荡着缠绵婉转的调子,演出结束,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一个10岁的小男孩告诉记者,过了年他们全家还要来看演出。
前不久,苏州市白洋湾新渔村的村民们在自家门口也享用了一场
看戏,已成为江苏人过年必不可缺的内容,“传统而时尚、大众且艺术”的过年文化正在这里显现。
吃年夜饭、贴春联、看戏,一个不能少
在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观看文艺演出正日益成为老百姓春节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百场村镇行”在南京市六合区演出。(照片来源:江苏演艺网) |
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问了几位市民春节期间的打算,超过半数的人说要去看几场演出,让记者有些意外:以前提起过年,人们想到的不外乎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等,没想到看演出也被排进了百姓过年的“日程”。记者再问看什么演出时,大家似乎更偏爱昆曲、评弹、扬剧等本土戏曲。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戏曲艺术的发展水平可谓全国领先。异彩纷呈的戏曲不仅在平日里给百姓们带来了精神享受,在节日里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文化大餐”。
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白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春节,全家人都要一起去剧院看几场戏,既让年过得有味道,又获得艺术享受,还能提升全家的文化品位。
从近日南京各大剧院场场爆满的现象中不难发现,白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看戏已经成为江苏百姓过年的一项新内容,就像白先生说的那样: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看几场戏,“一个也不能少”。
从剧院到村口,场场受欢迎
如今,文艺演出不再是囿于剧院中的“阳春白雪”,它已经走入群众,和老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当城里的人们计划着过年去剧院的时候,乡村的百姓也经常忙着去“赶场”――江苏省各文化部门和剧团为村民精心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戏目,在春节前后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
1月19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钱仓村格外热闹。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百场村镇行”活动在这里正式拉开序幕,演员们将在春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村镇流动演出。村里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他“一大早就来这里等着了,带着小孙子来看大戏,年还没到,却提前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
刚入2月,南京高淳县古柏镇、阳江镇已经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江苏省锡剧院来到这里,为农民演出《珍珠塔》、《玲珑女》、《玉蜻蜓》等传统锡剧。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听到消息后,赶到演出地点,齐享这份过年“大礼包”。
扬州市汤汪乡九龙村的村民们最近也过足了戏瘾。扬州市文化馆近日“送戏下乡”,送出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在演出进行中,一些农民朋友情不自禁地走上台去,和演员们同娱共乐,送出彼此新年的祝愿。一位姓朱的小伙子告诉记者,“看戏了吗”已经成了村里最近的流行语。
“这样过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长久以来已经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过年应有意识地保留春节文化,看文艺演出不仅能充实年文化,还能弘扬我们的民族艺术。”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说。
家住南通悦来镇的周大妈说,现在过年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吃好的、穿新衣服,所以大家觉得过年没意思了。而今春节去看几场戏,过年的内容丰富了,年味也比以前浓了。
在江苏苏北农村地区,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以前靠喝酒打牌消磨时间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村民们有了新的精神享受和追求,村里的“年风”正经历着一次转变。
南京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小聂表示,有了看戏这样的文艺活动,过年充实了很多,文化性和娱乐性并存的春节“比圣诞节有意思多了”。
一位医生对记者说,以往春节过后,医院里的人数都会激增,就是过节时生活习惯不好,出现所谓的“假期综合症”。看演出这样健康的过节方式,对大家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昆剧《虎囊弹・山门》简介 在昆曲传统剧目中,《山门》是一出相当流行的折子戏,它出自清初剧作家丘园的传奇《虎囊弹》。剧中讲述的是,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为躲命案,削发披缁五台山寺。他受不了戒酒除荤之苦,一日,闲步山间,喜遇卖酒人,痛饮致醉,乘兴戏学十八罗汉拳,推倒半山亭。 |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江苏城乡“过文化年,文化过年”,已经开始形成新的“过年文化”。欢喜热闹的大年带着清新的文化风,正在人们的期盼中款款走来。伴随着昆曲的清丽、评弹的温婉、扬剧的悠扬……江苏人将这个年过得既传统又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