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入非洲大陆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

2007-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钱彤 陈鹤高 我有话说

中非大地原野辽阔,西非几内亚湾波光潋滟,北非大漠砂碛旷远,南非高原草木葳蕤,印度洋岛链大海扬波。

短短12天,行程近4万公里,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8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足迹纵贯非洲广袤丰饶的大陆。

鼓声激越,舞步欢跳,人声

鼎沸,彩旗飘扬,非洲人民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宾。一场场会谈,一份份协议,一次次交流,胡锦涛主席在90多场活动中谈中非友谊、讲互利合作、话人文交流、谋共同发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相知无远近历史续新篇

新春伊始,胡锦涛主席踏上专程访问非洲8国的行程。这8个国家,各具特色,各有风采,有面积250万平方公里、非洲幅员最大的国家苏丹,也有陆地面积450多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岛国塞舌尔;有非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南非,也有刚刚摆脱战乱、正在恢复重建的利比里亚;有上世纪60年代初获得独立的国家喀麦隆,也有上世纪90年代最后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纳米比亚。

8国虽然国情不同,文化多样,地理位置分属非洲不同次区域,但都对发展中非友好抱有真诚愿望,对胡锦涛主席的访问给予了最热情的接待。

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胡锦涛主席的抵达让“七丘之城”的夜晚成了“中国之夜”,和着火焰般跳跃的非洲鼓节奏,人们挥动着两国国旗,欢歌,劲舞,长长的欢迎队伍如春潮涌动。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内战遗留痕迹尚存,但民众迎接中国贵宾的热情高涨。身着校服的儿童,活力奔放的青年,银发苍苍的老人,市民倾城而出,喜悦,欢呼,欢迎人群绵延数十公里。

苏丹首都喀土穆,身着洁白阿拉伯长袍的民众,骑着骆驼赶来的游牧民,穿着中苏合作企业工作服的当地职工,鼓点,歌声,久久回荡在宽阔的尼罗河上空。

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大街小巷悬挂着用汉语书写的“中国,我们全天候朋友”的巨型横幅,来自“铜矿之国”的美丽姑娘和着中国的唢呐曲翩翩起舞,红绸,秧歌,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机场上欢声喧天,非洲朋友熟练地唱起中国的老歌,小伙子们跳起丛林勇士的舞蹈,兴奋,跳跃,熟悉的旋律敲打着中莫两国朋友的心扉……

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贯穿访问始终。

从北京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距离12900多公里。半个世纪的风云沧桑,遥远的地理距离,都无法动摇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

新中国和非洲开启外交关系半个世纪来,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不断书写着动人的友好诗篇,人民心心相印,友谊历久弥坚,如长江之流浩浩汤汤,如尼罗河之水生生息息。

一座座丰碑,矗立在中非友好的历史征程上:印度尼西亚美丽的万隆见证了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活跃着中国帮助培训的“自由战士”;联合国大厦回响着非洲国家代表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合法席位后的歌声;非洲热带丛林中延伸着中非建设者们用汗水筑就的坦赞铁路;非洲国家的城市中矗立着中国援建的高楼广厦……

吃水不忘掘井人。中非友谊是中非几代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

毛泽东主席当年曾经说:“所有非洲的朋友,都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我们同所有非洲国家人民的关系都是好的,不管是独立的或没有独立正在斗争中的人民。”他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他在会见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并“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

1963年到1965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非洲,其中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一次便访问了10个国家。当年曾为周恩来总理献花的小女孩、现任埃及电影节主席的苏海尔说:“他是如此和蔼可亲,当我看到他的眼睛时,我就知道我们和中国之间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从此延续下来。”

邓小平同志关注非洲,每当会见到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总像老朋友那样满怀友情,和蔼融洽地谈天下大事。1989年,他会见布隆迪前总统布约亚,非常客气地对他说:“我年岁大了,快85岁了,你才40岁,我今天交了个年轻的朋友。”1989年,邓小平同志对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说:“我们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繁荣。”表达了他对非洲的期望。

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6国,应邀在非洲统一组织总部发表题为《为中非友好创立新的历史丰碑》的主旨演讲,提出中非关系核心是真诚友好,彼此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中非要平等相待,互惠互利,面向未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人民同样没有忘记为中非友谊付出心血的非洲老一代领导人。在卢萨卡,胡锦涛主席和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温得和克,胡锦涛主席和纳米比亚人组党主席、开国总统努乔马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胡锦涛主席同这两位见证了中非友谊的非洲老政治家忆往昔,谈未来,感情融洽,满座春风。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了非洲许多国家,同非洲领导人一起共商新世纪新阶段中非友好合作大计。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作为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

2006年11月,北京,天安门广场,48面非洲国家国旗和中国国旗迎风招展。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提供优惠贷款、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减免债务、开放市场、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扩大社会领域合作等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受到非洲国家热烈欢迎。

胡锦涛主席这次非洲8国之行,到访各非洲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非中关系和各自国家同中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访问”,“中国是非洲的朋友”,“中国奉行的对非政策是团结、友谊、真诚、互利”,“国与国合作的典范”,“中国对非洲的关注和合作对非洲实现复兴意义重大”。

对中非友谊,胡锦涛主席作出了最深刻的阐述:“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是非洲人民平等互信、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患难与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承诺重千斤发展惠民生

3个月前,喀麦隆总统比亚、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苏丹总统巴希尔、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南非总统姆贝基、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塞舌尔总统米歇尔等曾前来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领导人和48个来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相聚一堂,共同规划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蓝图。

3个月后,胡锦涛主席同8国领导人在非洲再度会面,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巩固中非传统友谊,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月4日,卢萨卡,一场不同寻常的揭牌仪式。胡锦涛主席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共同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成立的铜牌揭幕。

全体来宾长时间热烈鼓掌,非洲朋友以非洲特有的方式弹舌欢呼,表达他们由衷的欢喜之情。

这是中国落实北京峰会成果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主席台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经贸区规划蓝图。几年时间里,这张蓝图就将成为一片集工业、贸易、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区。

新世纪新形势,全球化、区域化浪潮涌起。为应对新挑战,许多非洲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中非务实合作也面临着增强互利合作、丰富内涵、提升层次的新要求。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只是新形势下中非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胡锦涛主席在访问中宣布的减免债务、扩大非洲商品输华零关税种类、援建农村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体育场馆等一系列具体计划和措施,向非洲、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对非合作上言必信、行必果,真诚平等、务实高效。

为了完善中非贸易结构、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胡锦涛主席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不鼓励中国企业通过单纯的出口数量增长挤占别国市场,将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采取了大幅度减免非洲输华部分商品关税等措施,以解决部分非洲国家对有关贸易问题的关切。

紧张繁忙的访问日程中,胡锦涛专门抽时间召开了驻非洲中资企业代表座谈会,要求他们坚持牢记使命、服务大局,信誉至上、质量第一,促进和谐、造福民众,通过互利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要力所能及地为当地民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非洲大地艰辛创业的中资企业,为中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中苏两国企业的石油合作拉开了帷幕。如今,经过中苏双方10年努力,苏丹已从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并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较为完备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苏合作的硕果之一,被誉为“非洲大地一颗璀璨明珠”。苏丹总统巴希尔说,中国企业在苏丹石油工业发展陷于困境时来到苏丹,双方的真诚合作促进了苏丹石油工业发展,推动了苏丹石油人才培养,还带动了其他国家对苏丹的投资。

驻非洲中资企业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积极回馈当地社会。中石油公司在非洲累计捐资4000多万美元支持当地公益事业,同时为当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培训当地员工1600人次;中建公司聘用当地员工累计4万人次,多年接受博茨瓦纳大学土建工程学生到项目工地实习;海信公司注重对当地员工培养,当地员工进入企业8个部门中4个部门的管理层。

中非经贸合作将“从以贸易为主向贸易、投资、技术、项目承包等多领域并重的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关系民生的社会公益项目等领域合作”。胡锦涛主席的这番话,为中非合作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友谊植深根青春寄厚望

中非友谊如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中非人民用深厚的感情精心浇灌着这棵大树。人民友好为中非关系蓬勃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辽阔的非洲大地,处处可以看到“中非友好使者”的身影,处处可以听到中非友好的佳话。

――中非友谊,来自中国人民为非洲人民造福的真诚。

1月31日,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妇女儿童医院,胡锦涛主席身着白大褂,走进儿童外科病房。3岁幼童乔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位慈祥的中国爷爷。小乔丹的左脚被火车轧伤,经过中国援喀医生4次手术,终于得到保全。“这是中喀友谊的结晶。”胡锦涛的话感动了在场的中喀朋友。

2月1日,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胡锦涛主席为中国在非洲援建的首个抗疟疾中心揭幕,一箱箱中国援助的“科泰新”抗疟药品摆放在中心门前。这种中国研发的“东方神药”在非洲挽救了2000多万条疟疾患者的生命。肯尼亚一位被成功救治的孕妇,为了纪念自己的新生命,特意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科泰新”。

2月9日,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胡锦涛主席为中国援建的第一个中非合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揭牌。这是中国政府承诺今后3年内在非洲建立的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将为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助力。

2月10日,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胡锦涛主席来到利用中国优惠贷款建造的经济适用房现场,同阿贝斯特一家亲切交谈。这个项目是中国在非洲开展的800多个援建和合作项目之一。

――中非友谊,来自患难时刻的真心。

中国一贯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向非洲有关国家派出近1300名维和人员和民事警察。

中国赴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分队在这个战后百废待兴的国家铺路架桥、救死扶伤,赢得了联合国维和机构和当地人民的尊敬。胡锦涛主席来到他们的营地,亲笔为他们题词:“履行神圣使命,维护世界和平。”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的责任。

――中非友谊,离不开中非青年的传承。

南非享有盛名的比勒陀利亚大学,千余名莘莘学子和老师济济一堂,胡锦涛主席专程来到这里演讲。这体现了中国对非洲青年的关注,也体现了青春非洲对中国的向往。

“我在中国曾从事青年工作,喜欢同青年人交流,愿意向青年人学习。”这是对青春的热情赞扬。

“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事业的有生力量,也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这是对青春的殷切期许。

“中国政府决定今后3年邀请500名非洲青年访华。”这是对青年人的真诚邀请。

比勒陀利亚大学经济系主任卡罗琳娜・科维多夫认为,胡锦涛主席的演讲是“一篇充满希望的演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我们有必要互相了解,南非要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法学系学生姆博莉・伦贝迪表示,“胡主席的演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知道我们非洲面临的挑战,真心想帮助我们非洲解决困难”。

胡锦涛主席的非洲八国友谊之旅、合作之旅,给非洲人民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真心祝福,让中国人民进一步感知了非洲人民的诚挚情感。

奔腾的尼罗河、长江传递着绵绵不尽的中非友谊……

高耸的乞力马扎罗山、昆仑山见证着硕果累累的中非合作……

历史和现实都昭示着一个美好的前景:中非携手,必将写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华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