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前夕,应中国音像协会邓小平逝世十周年史诗电视片剧组之邀,翟泰丰为电视片写出了长诗《丁亥十年祭》,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首近3000行的长诗热情讴歌了邓小平光辉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伟人既伟大又平凡的艺术形象。
《丁亥十年祭》共分六集,每集又各分上、下部分。第一集以抒情
《丁亥十年祭》塑造了邓小平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伟大形象。而这一切又时时与邓小平对祖国、人民的爱相联系:“他信念坚定,/他体魄雄健;/他静静思索,/他沉沉回观;/沉重里腾起一个壮丽的明天”……这些诗句满含深情又寓意深刻。
不仅仅是丰功伟绩、巨人风范,在《丁亥十年祭》中,通过几个小故事,还尤其刻画了伟人慈祥、和蔼、亲切的一面。“山西左权县麻田村,/一位名叫玉娥的老人,/手上/一筐子大枣小米;/心上/惦记着卓琳的身体;/穿过山山水水,/喜送进红墙里……”这个场景寥寥几句,广大人民对小平同志的爱戴与真情跃然纸上。而1974年8月22日,家人为小平七十寿辰而欢庆祝贺的场景则更加生动。“孩子们高举起的酒杯,/盛满无限深情的话语。/举着酒杯蹒跚而来敬酒的小孙孙/引得老人满怀高兴一脸笑意,/亲了再亲,/亲了还亲,/亲出爷爷的亲昵,/亲出未来的希冀。”在庆祝他退休的日子里,孙辈为爷爷送来的贺卡像蝴蝶在飞舞:“蝴蝶是祝福的春意,/春意映出四张小脸天真的稚气。/爷爷抱起最小的孙子,/孙子亲了爷爷一脸口水、鼻涕;/一桌酒宴哄然大笑,/笑声飞上了四壁;/孙儿继续往爷爷脸上亲,/又是一脸口水、鼻涕……”在一家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展现了伟人作为平民的一面,刻画了一位共产党人在天伦之乐面前的欢欣,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这首长诗不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邓小平的形象,还侧面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陈毅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在第二集中,诗人写道:“伯承视力不好,/夜看地图怎能清澈?/小平举油灯随伯承眼睛/送亮,/一步步攀上情感升华的楼阁。/两个巨人的情谊呵,/令高山仰止,/让世人泪落。”讴歌了两位革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长诗对小平的记述中,更把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放在了党的事业发展的伟大里程中。小平同志逝世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的事业在蓬蓬勃勃地继续发展。正如诗中所说:“在伟大艰辛探索中诞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篇章,/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交响”……这一切,也正是对伟人的最好的纪念。
在艺术手法上,《丁亥十年祭》也有很多尝试与创新。六个段落的谋篇布局别具一格,而每集开头的复沓亦加强了这种结构的整体性。想象、比喻、拟人、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诗作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中,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作为电视片脚本,诗作还充分考虑了音律、声调、韵脚以及场景、画面、音乐的结合等需求。“二十三岁肩重担,睿智大勇绕漩涡;出入虎穴任西东,巧取鬼魔谁奈何?……”这种近似七律的诗句在长诗中不乏其例,既琅琅上口,亦使诗作具有张弛相间的节奏感。
《丁亥十年祭》在理论界、影视界、诗歌界都得到了好评。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认为,这部长诗充满激情、富有文采,反映的历史又具有真实性、准确性,与以往反映邓小平同志题材的文艺作品相比,把笔触更加直接地伸向了小平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导演赵英健认为该诗是一首纵情高唱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歌,令人心潮澎湃。而诗人杨俊青评价道:“这首政治抒情诗充分凸现了‘政治’和‘抒情’的特点,并将两者意蕴相融,从而生动感人地塑造了邓小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