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形成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实现高校精神文
明建设由形态文明向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的深化与拓展,关键在于创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
以人为本,文明创建有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高校不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强大动力。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把“高”和“低”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这个根本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心要低,要同师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决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事业。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育人”为中心,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保证“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切实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开发人、塑造人结合起来,把师生员工的自我发展同学校的事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围绕大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从根本上激发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力和动力,构建以人为本动力机制的新理念。
准确定位,文明创建有引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中蕴藏着紧迫性的工作,既要体现先导性、前瞻性、引领性,又要与本校的发展战略及各项规划有效融合,循序渐进,把“远”和“近”统一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为教学科研这个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为教师、学生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高素质、高质量和高品位。对于高校而言,师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师生的参与程度和学校文化内涵直接决定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之优劣。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素质这个根本,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群体,各种建设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和有利于学校、教工、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和提升。只有如此,才能把高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在一个深厚坚实的基础之上。必须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始终保持观念竞争上的优势,保持先进观念对实际工作强有力的牵引,明确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着眼于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开拓思维,文明创建有能力。具有开拓性思维才能保证文明创建不断出新招、出实招,把“虚功夫”做成“实功夫”。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由虚变实,虚实结合,探寻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到实的转变途径,必须开拓思维,着重培养三种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校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建立以领导班子为主、以业务骨干为主、以学生为主,依托两级中心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学习体系,提高师生员工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保证文明创建与时俱进。创新能力: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具有创新能力,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特征,以创新精神拓展工作思路,注入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丰富创建手段,拓展创建领域,开拓新的途径,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形成创建新局面。打造品牌的能力: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高校文明创建要凸显个性与特色,必须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创建出能反映本校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具有打造品牌项目的能力。
全员参与,文明创建有合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多部门、多环节、多层面协同一致、综合作用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参与、合力创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改善外在条件设施,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不断深化内涵,做到软硬兼顾,协调发展。高校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必须靠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把“软要求”变成“硬约束”,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全面体现贡献、体现绩效,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激发能动性,努力做到以共同的事业、真挚的感情、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生活待遇,留住现有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用好每一个人才,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内容、对象和方法各要素内部及各要素之间彼此协调。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事业,需要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因此,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以吸引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为着力点,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坚持从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把握创建活动的落脚点,打造创建活动的闪光点,不断激发教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创建的自觉性,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全员参与,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师生员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健全的领导体制和良好的工作格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以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目标要求。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和谐成就校园完美,只有把和谐融合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才能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