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播撒城乡和谐的种子

2007-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 我有话说

川北绵阳市游仙区东鲜村的老农罗采德,2月6日这天专门起了个大早去邻近的梓潼县石牛镇赶“科技大场”。在那里罗老汉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核桃优良品种》《核桃丰产技术》等资料,打算把自家“品种有点不先进”的300株核桃幼苗改良一下。这次“科技大场”还让石牛镇附近十里八乡的约4万农民和罗老汉一样享用了“科技大餐

”。

戏台搭到村头,科技送到田间,医生进到家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等14个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党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密切了城乡关系,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贴近群众谱新篇

村村有歌声,乡乡有演出,县县有比赛。

首届山东农村文化艺术节正在山东广大农村红红火火地举行。这个农民群众自己的艺术节一方面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另一方面扶持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组建庄户剧团、农民书画社、乡村戏迷俱乐部,还在各地开展了农村题材小戏汇演,农村题材曲艺汇演,农村青年歌手大赛,民间音乐吹打乐大赛,民间舞蹈、杂技、魔术比赛,民间书画、工艺美术品大展等很多活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精神需求都在不断进步。“三下乡”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展活动的内容,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年年都有新特点,岁岁都有新变化,始终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4个部门2006年12月15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需要积极培育和谐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三下乡”是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

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法律下乡、婚育新风进万家、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科技大王进农家、乡村青年文化节、民营企业下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各地还结合实际,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活动,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踊跃参加。关爱西部健康行动、“万村书库”“科技110”、卫生支农西部行等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名牌,为广大农民所喜爱和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前年以来,以“三下乡”活动十周年为新起点,各地共送图书下乡1.3亿册,送戏下乡110万场,电影下乡258万场;下去科技人员314万人次,举办科技培训37万场次,培训农民8500多万人;下去医疗队57000多支,为4400多万农民看了病。“三下乡”活动在面向农村基层、服务农民群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地各部门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把“三下乡”活动落实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落实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上,落实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收到良好效果。

涓涓暖流润心田

在辽宁省建昌县小德营子乡莲花山村,辽宁省第一个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助式“农家书屋”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小山村的数十名农民参加了书屋落成仪式,并感谢文化“三下乡”活动带来了最好的新春礼物。这样的“农家书屋”5年内在辽宁还要建成6000个。

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医、送药,送科技……现在,许多地方“三下乡”活动还由“送什么农民接什么”,变成了“农民要什么送什么”。农民群众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我们整个村的人都是‘三下乡’活动的受益者。”在河北省衡水市不久前举行的“三下乡”活动中,中豆屯村村民郑新会说,几年前,村里以种植庄稼为主,很多村民希望通过种果树致富,但由于一点经验技术都没有,谁也不敢冒险。有一年“三下乡”活动的专家来到了村里,给他们开讲座、送书籍,村民初步掌握了种植果树的技术。后来专家又多次到村指导,给了村民很大的帮助。现在,全村的果树已经发展到260亩,村民因此致富。

各地各部门还着眼于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注重发挥“三下乡”“雪中送炭”的作用,加大为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群众服务的力度,加大为农民工生产生活排忧解难的力度,加大为受灾地区农村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力度。

福建福鼎市是“桑美”台风重灾区。年初,福建省“三下乡”服务团深入这里,为灾区群众进行文艺演出、科技咨询和卫生义诊等活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多名医务工作者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带来的1.5万元药物全部免费发送。著名书法家为农民写春联,农业科技专家则为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法律工作者为农民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涓涓暖流温润了灾区人民的心。

注重实效“常下乡”

让农民在娱乐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在咨询中明白科技的威力,在防病治病中领会健康的概念,在参与中享受文明的果实。这是“三下乡”的朴实目的。

为了让“三下乡”真正成为“常下乡”,各地各部门逐步拓展“三下乡”的渠道、途径和载体,把组织大型团队与开展小型活动、向下派人送物与建设乡土阵地、传统面对面服务与新式传播技术结合起来,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大连市创造了在“三下乡”中实现“六进六带”,即培训进村带素质、网络进村带信息、文体进村带活力、医药进村带健康、普法进村带权益、项目进村带发展,深受农民的欢迎。

河北省今年进一步壮大了“三下乡”活动队伍,参与的部门由去年的44个增加到今年的49个,如新加入的省商务厅为鸡泽县新建了“新农村商务网站”一个,援建“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120个。

很多地方还努力提高农村的“造血”机能,一些单位利用集中活动的平台,不仅与县、乡对口单位签订了拨款和建设项目,还与有关部门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在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对口帮、长期扶,使临时性活动不断向长期性帮扶拓展。

传播先进文化、推广适用科技,倡导文明生活。“三下乡”活动已经在广袤的农村和农民群众心中“生根开花”,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密切城乡关系、保持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上收到了实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三下乡”有着更广阔的舞台,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