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居民和谐度”认知需要引导

2007-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2月14日电人均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市民,认为社会和谐的比例竟然最低;生活在主城区的人,认为社会和谐的比例也比非主城区的人要低。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孟东方认为,出现这种与一般常识性判断不一致的结

果,表明提高居民和谐度认知需要科学引导人们的心理预期。

2006年,孟东方主持了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构建和谐重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构建和谐重庆的系统工程研究》。作为系统工程研究的一部分,课题组于2006年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重庆市民和谐度”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网上调查、信件参与和分层随机抽样三种参与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3000份,2000名市民参与了网上调查,还有160多位市民通过信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市民和谐度”由孟东方主持的课题组首次提出,课题组用它测量评定市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倾向等。在问卷上设计了市民的认同感、满意度、幸福感、信心度、参与度等5个指标共42道选题。统计和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重庆市民都感受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并且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区域上,渝西地区、渝东南地区、三峡库区的市民和谐度都比主城区高;不同收入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收入越高和谐度越高,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和谐度却最低;不同学历的市民中,也呈现学历越高和谐度越低的特征。

孟东方认为,主城区居民和学历较高的人和谐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心理期望和需求比其他地区、其他人群要高,实际生活状况与不断攀升的预期差距加大。而高收入人群和谐度最低,原因在于他们的判断,更多地基于自己与其他高收入群体的对比。孟东方建议研究确定重庆市不同区域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指标,科学引导市民结合本地情况明确预期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