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那烂陀举行盛大仪式,隆重庆祝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程竣工。来自中国和印度的300多位高僧和政府官员出席了庆祝仪式。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外长李肇星致辞说:“玄奘纪念堂不仅是中印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更是两大文明互相提携的见证。纪念堂的修复完善为两国之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带来新的动
玄奘纪念堂位于比哈尔邦东北部那烂陀地区,庭院占地4.5公顷。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中印两国总理商定修建,以纪念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因历史原因,工期曾搁置。2000年以来,玄奘纪念堂项目两度被列入两国政府文化交流协定,成为2006年中印友好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自中国各地近40座寺院的60多位僧人组成的中国佛教团专程赴印,出席玄奘纪念堂修缮竣工典礼。
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1300多年前印度经济社会状况,成为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史料。他的事迹被写进印度的小学课本,成为印度儿童的必修课内容。玄奘游历印度只是中印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中印之间交流始于秦代,印度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先后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中国《二十四史》和高僧大德的游记更成为印度构建古代历史的基础。两个毗邻大国交往历史如此漫长,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友谊传播,实属罕见。
中印两国关系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两国文化合作的大动作。20年前,中印交往的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隔几年派个文艺代表团,少数高校或研究机构翻译介绍一些著作,引进几部电影,搞个“文化周”等。现在,双方推出了“文化月”、“友好年”等活动。文化是今年“2006中印友好年”重头戏,在两国商定的38个项目中,文化项目占了一半,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互办“电影节”,中国向印度派京剧团,在印举行“山西民俗艺术展”、“陕西文化周”,印度也派传统舞蹈团、宝莱坞歌舞团来华,印度在洛阳白马寺举行了印度风格佛殿的落成仪式和开光典礼。此外,还有美食节、文物展、新书发布、研讨会等。
中印两国文化底蕴深厚,印度人生活简朴、追求高尚精神的人生哲学、非暴力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观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具有借鉴意义。绚丽的中印文化交往史中,有名的文化使者多为民间人士,如中国玄奘、印度的鸠摩罗什等,他们都是自发地、自筹资金到对方国家学习或传播文化。随着两国航班开通和旅游市场开放,民间接触越来越多,新一代的“玄奘”和“鸠摩罗什”会不断涌现。沟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也有利于融合亚洲文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和平发展。(本报伊斯兰堡2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