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发现胡适佚文一则

2007-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洪权 我有话说

胡适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嗜好购书,所储丰富。胡适1948年离开北平,其大陆的藏书,即北京大学图书馆托管的一百零二箱内书籍和文件,1957年在遗嘱中捐赠给北大。后藏书打散,没有编制专目,所以今日无法知晓胡适藏书全貌。笔者在北大图书馆查阅论文资料时,意外得见胡适所藏古籍一种,1919年上海扫叶山房三校重印的《

百子全书》,扉页上有胡适题记一段,叙购书原委:

《百子全书》本是湖北崇文书局刻的。我做小孩子时,家中有此书零种,我初读《孔子家语》等书都是用这种本子。后来在北京,我稍稍懂得版本和校勘了,颇轻视湖北局刻本。现在我在海外,竟用二十元美金买这部扫叶山房石印本的《百子全书》!周鲠生兄说:“赶快买!总比没有书好!”我也同情他的话,就记在这里。民国卅二年,三月廿九夜胡适记于纽约东八十一街一O四号

题记中的《百子全书》,清光绪元年(1875)由湖北崇文书局编辑刊行,选收先秦至明代的子书八类一百家:儒家类二十三家,兵家类十家,法家类六家,农家类一家,术数类二家,杂家类二十八家,小说类十六家,道家类十四家。丛书搜罗广泛、涵盖历代、兼具一般阅读与资料查阅双重价值。后经上海扫叶山房民国四年(1915)石印,1919年三校重印。胡适所购,即为此本。

查胡适1943年日记(《胡适全集》33卷),未见胡适录入日记中,当为胡适佚文。题记虽然简短,但于考察胡适先生早年教育与其学术思想源流的关系及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居留纽约的学术行止,略具史料价值,故不惮烦琐,略做考证。

胡适赴上海前“九年的家乡教育”和早年所读的书籍,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描述颇为详细。胡适早年所读其他书籍,只在《胡适口述自传》中留下简略线索,1912年初在康乃尔大学胡适由农学院转入文理学院,个中原由为,“学农实在是违背了我个人的兴趣”,“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使我转入文理学院去学习哲学、文学、政治和经济的其他诸种因素。其他基本的因素之一便是我对哲学、中国哲学和研究史学的兴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著作,及比较近代的宋明诸儒的论述,我在幼年时,差不多都已读过。”

如果仅据《四十自述》,我们无法知晓《胡适口述自传》中胡适所说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著作”为哪些典籍;胡适1915年-1917年撰写,研究先秦诸子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传统学术积淀为何。《百子全书》题记则记录下了胡适早年读书的另一门类,即子部典籍。题记为理解胡适早年的教育以及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了新的角度。

这则题记还为胡适旅美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增加了一条资料。胡适1942年离职,重新开始学术生涯。1946年6月回国。胡适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写下多篇学术论文。尤其是1943年11月,接到王重民来信,信中附有《跋赵一清校本〈水经注〉兼论赵戴、全赵两公案》,引起胡适的兴趣,从此转向最能代表他晚年学术活动的“《水经注》案”研究。可以说,旅美时期为胡适一生学术活动的重要转变点之一。

学术研究需要文献的积累,浏览胡适这段时期的日记,可见多次买书的记录。“1943年1月1日昨夜到ChinaTown〔唐人街〕买到《鲁迅三十年集》全部三十本,价二十元。”“傅安与吴光清两君从华府同来,给我捎来《皇清经解》(石印本)、《二十二子》等书。”1943年4月19日购得哈佛大学出让的《四部丛刊》,1944年12月9日购得曾在中国、日本传教的老传教士罗伯特・利莱藏书。据上文推测,扫叶山房《百子全书》可能是胡适在纽约唐人街所购,后携回国内,转入北大图书馆。

胡适大陆藏书已经散入北大图书馆浩瀚的书海,类似的文字应该不止《百子全书》题记一条。如果有心人能随遇随录,假以时日,编成《胡适藏书题跋记》一册,将有助于推进胡适藏书与学术思想研究。(左图为胡适所藏《百子全书》题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