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十八一枝花”。今年是举办双拥晚会的第18届,正是“一枝花”的年龄。我与双拥晚会有缘,今年是第10次参加晚会主创。参加了10年,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学习了10年。从舞蹈统筹到副总导演,再到今年担纲总导演,激动之余,心劲很大,压力也很大。欣慰的是,今年的双拥晚会《和风吹来万里春》,在各级领导、文艺界同
双拥晚会的举办过程,是军旅文艺在继承中不断求新求美的过程,18年来双拥晚会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与品质,积累了丰厚的精神底蕴和艺术神韵。双拥晚会是独特的,既高品位、高规格、高融合,又亦军亦民、军民鱼水情深,既是军旅的、更是民族和中国的。她是一个向心力巨大的“聚合器”,聚集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人民群众的信赖和企盼,聚集了军旅最优秀的创作班子、原创节目和表演、保障人才,聚集了各方面的心血与智慧。我们从今年双拥晚会的创作实践中,更加深切感受到,连续担任了10届双拥晚会总导演的张继钢是如何带领着创作班子年年超越自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主题是晚会的灵魂。“燕舞飞花歌盛事,政通人和谱华章”,“饱蘸真情,大写和谐”,“和风欢歌迎春来”,“杂技也唱和谐歌”,以上是一些评论家在观看今年双拥晚会后的感言。尽管大家角度不同,却集中在一个“和”字上。艺术总是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艺术的形式千变万化,艺术的主题却亘古不变,都集中在一个“情”字上,对祖国的恋,对人民的情,对亲人的爱。双拥晚会的主题也基本不变,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当前祖国建设的大好形势;二是突出军队建设的新成就;三是反映双拥共建的新气象。
双拥晚会的作品大多按照既定的主题进行选材和创作的。因之,历届双拥晚会在主题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每次晚会的作品又要表现出异彩纷呈,主要在于其不同的表现风格,这也是让节目“好看”起来的关键。与以往相比,今年晚会的开场歌舞《万紫千红》颇具夺人气派。花团锦簇中民族扇舞、魔术、武术与少儿舞蹈表演依次展开又巧妙衔接,斑斓的色调组合烘托出姹紫嫣红、百花迎春、锦绣繁华的祥和氛围。之后,音乐、舞蹈、京剧、杂技、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轮番登场,但并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各个呈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交融。比如,京韵交响《和风吹来万里春》,既有专业京剧演员的演唱,又糅以庞大管弦乐队的伴奏和合唱队的伴唱,增添了作品的交响性,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音韵。
任何艺术品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唯其旧才引起观众的共鸣,唯其新才见艺术家的创造。歌曲《边关军魂》从1992年唱响大江南北、军营内外,现在由10位近年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的军队优秀青年演员联唱,运用通俗、民族、美声唱法,集独唱、重唱、合唱于一身,将
这首老歌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致有的年轻战士赞叹这首“新歌”真好听!本届双拥晚会还有两个“旧瓶”装新酒的杂技节目《高车踢碗闹新春》和《龙腾虎跃》,以传统杂技技巧为表演本体,充分强化了舞蹈意识,不仅以其精准的动作、轻盈的舞姿、令人惊叹的技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让观众从杂技表演中感受到其内在的意蕴。
舞美是晚会的衣裳。中国剧院是双拥晚会的演出基地,年复一年,连续十几次在同一舞台演绎同样主题的晚会,这对导演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舞台方寸之地,如何才能不断创造精彩?孙子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通过新的舞美手段实现新的突破,是我们在今年晚会中的大胆尝试和追求。双拥晚会是舞台艺术,观众只会选择最吸引他的视点,台上一刻千金,要求节目间的流畅自然,为此,我们把这舞台设计变平面为立体,打破观众的惯性期待,演员出场点千变万化,节目衔接行云流水,给观众带来不断的视觉惊奇。舞美设计不是单纯的装饰舞台,是参与创作全过程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让舞台“舞动起来”,建立新的支点,营造多层空间,舞台自身的推、拉、摇、移、转能造成更多的“易变”和梦幻。当然一歌、一舞、歌舞融合、综艺节目晚会,每个节目的个体质量和精彩是至关重要的,但越是综艺,对舞台的多变及功能要求就越高。这台晚会的表现手段仍然是一次尝试,一次充满理性、负载艺术追求的尝试,是在不断尝试中寻求突破的又一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