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2007-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娜 我有话说

春节前的王府井书店人潮涌动。在买书的人群里,遇到了几位即将返乡的农民工。他们告诉记者,“我们是内蒙古人,过几天就要回去过年了,给家里的亲戚捎几本养牛的书。”书店的农村读物专柜上,关于养殖、栽培、防病虫害等方面的图书琳琅满目,他们很方便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籍。这些农民工朋友可能还不知道,由中宣部号召

的“送书下乡”活动已经开展到了包括他的家乡内蒙古在内的很多村镇。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农村,不用远行、不用花钱就能看书的美事已成为现实,“农民书屋”――一项必将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工程,已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而服务“三农”图书的品种更是日趋繁多。而这一切,全部源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关心。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在中宣部的直接部署下,全国出版界雷厉风行,出版了一大批服务“三农”、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这些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体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随着“三农”选题范围的扩大,服务“三农”图书的结构更趋合理。

“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是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原则。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系》,就是这样一套想农民所想的好书。书系最大程度地扩展了服务“三农”的范围和领域,特别是在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选择农民群众容易接受、可操作的项目和技术,并将各类反映农村文化生活、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书系之中。这套书系还分别推出适合农技员、乡村干部和农民三个层次的读本,力求满足各类农村读者的需求。此外,该社的另一套《农民增收口袋书》丛书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简明实用、价格低廉。书出后深受农村读者欢迎。丛书共160个品种,最高印数5万册,平均印数达2.2万册。其他如《沼气用户手册》、《农民进城务工指导手册》两个小册子和假种子、假农药识别挂图等,也深受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两个小册子发行量分别超过50万册,两张挂图发行量都在10万张以上。

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图说毛木耳、灵芝等高效关键技术》系列,用图示的形式对农业技术操作和技术问题进行浅显的讲解,强调直观、形象、实用,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以致用,而且按照品种分若干单本小册子,以压低成本,降低价格,减轻农民负担。该社组织出版的《怎样提高养鸭、养奶牛、养蛋鸡等效益》丛书,针对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认识误区,以答疑解惑的方式传授农业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范丛书》,重点介绍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模范市县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调配、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并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目前,出版界服务“三农”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有不少宣传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科学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内涵的力作,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专题研究,也是“三农”图书关注的重大选题,中国发展出版社的《中国新农村发展问题报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滚动筹资理论与研究》等都做了很大努力。

此外,农村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要也逐渐为政府和出版界关注。中宣部出版局等几家单位发起的“带一本好书回家”活动,号召北京市民在过节前为农民工子女捐一本好书,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我是农民的儿女――乡土叙事文本》,收录了钱江晚报主办的一场乡村学生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孩子的精神空间及农村真实的文化生态和教育生态。这必将促动全社会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在中国出版人的辛勤播种和耕耘下,服务“三农”图书会越出越多、越出越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