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年味越来越浓了

2007-0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宫苏艺 我有话说

“年味儿今天并没有变淡。”刚参加完省委省政府春节团拜会回到家里的乌丙安,在沈阳通过电话对记者说。“农村的年味儿没有变淡。城市居民搬出了平房,住进了高楼,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存在年味儿淡不淡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是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从民俗学角度看,“过年”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最集中最完美的展示。过年分为备年、拜年、元宵三个阶段。过去常说,一入腊月就过年,到了腊八都过了好几天年了嘛。备年是过年的准备阶段,也是过年的关键,年味儿在备年阶段就体现出来了。拜年从辞岁开始,主要在家族内部举行,是庆典和祭典,借助敬天祭祖,凝聚家族。元宵是过年的高潮,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要“闹”起来,借放花灯以及踩高跷、舞龙灯等活动来释放年味。过年也是有节奏的,元宵那几天才是狂欢节。“我们的商家应该拿出炒圣诞的劲头来闹元宵。”他强调。

乌丙安说,现在有人说年味儿淡了,过年不就是吃点儿好的,穿件新衣服,现在生活好了,不是天天过年?这虽然反映出对今天生活的赞美,但也反映了对传统过年意义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

在中国人眼里,过年是一个很神圣很特殊的节日,不管有钱没钱,不怕山高路远,回家过团圆年是第一位的。乌丙安提出:“应当把春运纳入过年的概念。人们带着期盼,带着快乐,每年多少亿人次春运回家。要在火车站、空港候机楼,甚至火车、飞机上营造过年的气氛。这既可以给乘客处处送温暖,又体现出一片和谐。”

乌丙安认为,传统节日文化也要继承和发展创新。他举例说,奥运会的历史有几千年了,但现代奥运会除了有马拉松、掷铅球、标枪这些古老项目外,不是也有了很多像射击、乒乓球、网球这些现代项目吗?乌丙安说,“连我这样一个研究民俗的人,也在用短信拜年。这是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的拜年方式,过年也应该注入新东西。只要内涵不变,年味儿在手机和电子信箱里也没有什么不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