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技术成果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整个世界,流行的说法是“世界正变得平坦”。随着全球化、软件往亚洲外包、物质丰富和自动化盛行,发达国家的知识工作者创新的意识更加强烈,正在发展右脑,挖掘、掌握那些不能外包的技能。发达国家已经迈开了从信息时代走向“概念时代”的步伐,这个推崇形象思维的“概念时
一、“世界是平的”和“概念时代”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新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于2005年4月出版。此书问世后大受欢迎,比尔・盖茨极力推崇此书,据说美国的国会议员、州长也都在读此书。弗里德曼称我们正处于“全球化3.0”时期,认为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代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如柏林墙的倒塌,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如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过程和创新模式的革命。在“全球化3.0”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义。但从最近200多年的历史来看,时代的进展是不平衡的,在全球化潮涨潮落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只是技术和经济,还有人们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被一种过于简单和重分析的思维形式与生活方式所统治,到处都是“知识工人”,过去的几十年即信息时代中,时代的宠儿是偏重左脑拥有特定思维的这一类人,如编写代码的电脑程序员、起草协议的律师、啃数据的MBA们。但是,美国现代知名作家丹尼尔・平克通过《全新思维》告诉我们:未来属于另一类人,他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设身处地(共情)型思维、模式识别思维和追寻意义型思维。这些人中有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讲故事的人、看护人员、咨询师、考虑全局的人,这些人将会享受最大的工作乐趣并获得最高的社会回报。
《世界是平的》也描绘了与《全新思维》相似的场景:崇尚“高概念(High Con-cept)”和“高感性(High Touch)”。高概念的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以及将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高感性的能力包括理解别人、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找到乐趣并感染别人、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发生变化,从逻辑、线性、以计算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转变。“概念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在信息时代标榜的“左脑”逻辑思维能力在今天仍然必要,但是却不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曾经低估和忽视的“右脑”形象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执著、快乐感和探寻意义,将越来越能决定世界的未来。
二、我国传统思维模式优势凸显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是基于形象思维的,因而思维科学和形象思维的研究会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
思维科学的研究始见于上世纪30年代。基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来临、信息时代和研究新型智能机的需要,钱学森在1980年即倡导思维科学。他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智能机的理论是思维科学,而思维科学的发展也恰恰要靠智能机、人工智能的工作。思维科学一方面为智能计算机和发展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逐步丰富。从思维与智慧的关联来分析,按照熊十力的说法,人的智慧分为量智及性智。性智又分为两个层面,低一层次以形象为基本,可以称“象智”,高层次的才是性智,同时它又是从思维的角度集智慧之大成。
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形象思维学的建立,形象思维学解开了,才能去认真研究综合性的创造思维。过去对形象思维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似乎就事论事,没有指出形象思维是宏观的、整体性的。中国古代哲学有不少宏观性、整体性的思想成果,对研究形象思维很有帮助,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象思维被大量运用,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以形象思维来阐述中医的天人观等有关学说,结合综合集成思想了解辨证施治和四诊、八纲,并从我国首创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阐述中医理论,从思维科学出发,与现代系统论相结合,这就为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于“用心体会”的认知方式,存在着不容易进行交流的弱点,但绝不是无法研究。《易传・系辞》上曾有一段很深刻的文字:“书不尽言,言无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前人对只可意会的东西的论述,采用的是比喻的方法。比如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范缜在《神灭论》中对形神关系的比喻,非常精彩。
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治学思想中得到启示。前人采用“比类取象、援物比类”等方法。我们用中医诊断疾病来对形象(直感)思维作比喻,中医里的“证”即从人体的整体状态考虑进行综合诊治,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是讲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另外中医从眼、耳、鼻、舌等感官,获得信息,进行模式识别,把器官感觉到的信息与知识与大脑中存贮的医理模式从整体上加以比较,进行搜索与匹配找出并识别“形象”。而这种搜索与匹配的效率与情感密切相关。从中医诊断来加以分析,首先是立“象”,大夫通过多种媒体(望、闻、问、切)等感知,加上自身体会,建立子模式,再形成与各种病症对应的模式类别。
中医的理论与现代科学观念是可以沟通的。从中国传统思维中把形象(直感)思维概括为“象、意、情”的综合体现,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
三、“概念时代”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启示
弗里德曼认为,世界平坦化进程不会导致各种文化的同化。实际上,与其说“平坦”世界中的竞争平台能同化各种文化,不如说其导致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创造多样化的潜在能力更为强大。平坦世界的竞争平台提供了把本土文化展现给世界的机会,意味着本土文化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的机会也会增加。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之所以在现在还能不断发展而不被淘汰,与它对人体本质的正确揭示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从新时代的“概念”观点出发,来阐明和研究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让中医药与时代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长于综合,中医药也以综合为基本特点。尽管中国传统综合与今天综合有相当距离,但是,只要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高级综合的状态的,这是东方思维的巨大潜力所在。托夫勒曾风趣地说:“古代文明的一些真正特征,从第二次浪潮的观点看,似乎是如此落后,但按照作为前进中的第三次浪潮的基础来衡量,可能极为有利。”过去的中医药现代化延误了时间,没使这些有利的因素充分发扬。现在,“概念”叩响了时代的门扉,平克写道:“高概念和高感性正在世界经济和社会中风靡。现在,美国医学院的课程正在发生时代性的伟大的转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和全国其他的医学院学生们正在接受‘口述诊疗医学’的训练,因为研究表明,除了电脑诊断外,医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病人的口述。而在耶鲁医学院,学生们会去耶鲁英国艺术中心学习艺术,来锻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因为那些学过绘画的学生更善于洞察病人的细节情况。”这样看来,中医药赖以发展的形象思维和综合集成的“四诊、八纲”,会为现代医学吹来习习清新的空气。抚今追昔,即将来临的“概念时代”,正是亟须现代化的中医药奋起直追、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作者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