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年前为实现救国理想而开创“中国留学生先河”到连续13年实行政府重奖科技功臣,从养育了陈芳、莫仕扬、唐廷枢、徐润等一大批中国近代史上的工商业大家到今天拥有的金山、格力、丽珠、亚仿、天威、汉胜、优特、炬力等
在不久前召开的珠海科技创新大会上,珠海科技局局长邱轼向新闻界表示:“珠海市2006年每百元工业利税中就有60多元来自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八成,珠海已开始成为‘背包创业者’的天堂。”
“孵化”的魅力
放下背包,租个卡位,身怀长技而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摇身一变就成为珠海科技园区里的创业者或某个创新产品研发团队的中坚人物,不仅唾手可得一笔宝贵的创业基金,而且坐享这里的计算机、实验室、数据库、检测中心、新闻发布厅等现代化设施的无偿使用权,得到一流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合作推广、创业辅导、法律咨询以及工商注册、项目审批、风险投资、经费申报,甚至配偶随迁、子女上学、出境出国等一切事无巨细的保姆式服务。
乍听到这些传闻,不久前带着十几项节能环保专利证书南下珠三角寻求发展的湖北青年廖志华只是将信将疑,而当珠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留美博士阎武在与他面对面交谈后,真的使他藏在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廖志华便喜出望外地组建起自己的技术团队,沿着他事先为自己设计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线路图,雄心勃勃地发起了冲刺。
像廖志华这样怀揣着创业的才智和梦想,茫茫然走进珠海的清华科技园、南方软件园、哈工大新经济资源港、广东省珠海民营科技园、广东省高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等享受免税待遇的五个孵化器接受“孵化”的400多家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长的经过十年八年的产业扩张,短的只有三年五载的资本膨胀,就纷纷成长为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羽翼丰满、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或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上市公司的,在珠海市科技主管部门那里,早已排列出了一长串闻名遐迩的“龙虎榜”。
“再经过五至十年的‘孵化’,珠海将建成创新生态优良的城市。”珠海高新区主任贝华认为,珠海的科技创新海岸就是一块最好的孵化实验田,有近千家创业公司在这里获得了政府“种子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一万多名创新人才在这里鏖战,而他们背后的那些战略投资家们就像坐在田边选苗的农夫,随时准备以高出原始投入几十倍、上百倍的价格买下他们看中的一棵棵新苗,再将它变为成片的稻田,继而收获稻谷,这就是孵化的魅力。
“长大”的故事
“不是长大,就是死亡!”在珠海高新区采访,记者从许多创业人那行色匆匆的脚步和风风火火的干练作风中,强烈地感受到他们追逐“快速成长”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以MP3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技术快速占领全球市场大半壁江山的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一直在体验着追逐“长大”的艰辛和残酷。在这家技术创新企业“长大”的征途上,几乎无时无刻不弥漫着与竞争对手展开的价格战、服务战和专利战的硝烟。去年年底,珠海炬力被他们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国外某公司以3项专利侵权为由,告到了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而就在2006年秋天到了涉嫌侵权官司的最终裁定宣布前夕,珠海炬力另一个完全自主开发和更具卓越性能与成本优势的新产品7500系列已经完全取代了原先的涉嫌侵权产品,悄然进入欧美市场,并陆续大量出货。正当国际舆论与竞争对手冷眼相看来自东方大国的珠海炬力如何惨死于西方经济强国发起的知识产权大战之时,他们却以东方人的智慧和沉稳,在国际信息产品市场上出其不意地上演了一幕“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代活话剧,仍然创造出年营业收入与出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经济奇迹。“炬力不怕打官司,也不怕失败。”珠海炬力CEO叶南宏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我们不仅有国际市场认可的产品与服务,我们还有远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涌现出来。”
无独有偶。四年前,当一台新型智能面包机在珠海科技创新海岸一家名叫德豪润达的民营小企业里诞生的时候,无论从当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还是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垄断上,均处于世界面包机产业巨头地位的国外某企业集团,很快便从面包机制造与销售市场上悄然退出,他们刚刚在广东中山和山东青岛投入巨资兴建的面包机厂也不得不忍痛转产或仓皇转手。而创办德豪润达的安徽青年王冬雷正带领他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与资本运作团队驰骋在香港和欧美市场上,迅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面包机大王”。
类似的创新故事不胜枚举。从2002年到2005年,珠海格力空调同样以人无我有的自主创新成果相继打破了国外同行对多联式中央空调和“离心机”核心技术的垄断,在国际市场上以质量高、价格优的综合优势从国外品牌手中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珠海金山软件公司的3D引擎第一次让中国三维动画有了自己的心脏;天威公司的兼容墨盒冲破了国外打印机列强布下的专利阵,获得广东省唯一的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天威从此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金力公司的新型防水材料在广州地铁项目中一举夺标,给无纺布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蘑菇”的效应
仿佛有一个神秘的强磁场在悄悄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创新资源,如同有一个无形的大温室在默默地催生着一个个潜力无限的新兴科技产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不久前在视察珠海高新区时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型城市,珠海几乎不需要自己种花养菇,只要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持续不断的阳光雨露,就会有满园鲜花和遍地蘑菇。对此,徐部长形象地称为“蘑菇效应”。
珠海清华科技园就是“蘑菇效应”的典范。清华科技园董事长马喜腾告诉记者,珠海市政府近年来在孵化器和大学园区投资兴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科技文献支撑平台、技术成果转移平台以及六个公共实验室,帮助企业创新人才以极低的成本开创自己的事业,而无需投资昂贵的大型设备。由清华科技园投资兴建的生物医药实验室、环保实验室所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开发平台以及服务体系,也是最适合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壮大的温室,吸引了一批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软件研发企业、信息制造业、集成电路研发与生产及生物技术企业进驻园区孵化、研发、直至进行新产品中试和产业化生产。目前,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实力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已有26家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医药企业,而在珠海市26个国家、省、市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中,生物医药行业就占了8家。仅珠海清华科技园就有20多项处于生物医药产业生产链研发高端的新成果在扮演着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和壮大的角色。
“珠海真是个技术创新的乐园!”红荔专利代理公司总经理王贤义透露说,他的专利超市开张以来,每天都要接待数十宗个人专利发明,最多的一天就有26位专利人携带着“手机汉字四笔输入法”、“触摸感应式计算机键盘”、“人类基因分型试剂”等40多项专利进场,有一项解决二次供水的“环保节能供水器”技术在进入专利超市的当天就找到了理想的婆家。去年1至10月,珠海专利申请达1619件,同比增长28%,其中发明专利307件,每万人专利申请数居全省前列。
如果说珠海过去十多年一直在刻意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包括在全国第一个重奖科技人员,第一个立法保护商业秘密,第一个推出《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第一个出台软件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以及由政府出面成功追溯的三宗窃取企业技术秘密案等。那么,珠海市委、市政府最近颁布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则给他们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个实施意见出台了涵盖所有政府部门的26项配套政策和近400条具体扶持措施,并决定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专项研发经费,高新区每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不少于300万元。
市委书记邓维龙日前在珠海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庄重承诺,珠海市政府要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珠海要大力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使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运用。(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