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六,女,农业生物工程专家,1960年获得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生物强化项目中国负责人。长期从事分子遗传学和农业分子生物技术科研工作。 |
隐性饥饿的危害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隐性饥饿所带来的危害。我国属于世界上隐性饥饿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营养元素缺乏对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隐性饥饿可以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推算,我国2005年GDP总额为18.23万亿元,因营养不良遭受的劳动力损失就达5500亿-9000亿元,数目之大触目惊心!仅就缺铁性贫血而言,在中国,由于缺铁性贫血(IDA)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6%(成人占0.7%,儿童占2.9%);预计今后10年由于成年人缺铁性贫血造成的生产能力的下降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7020亿元,如果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降低30%,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70亿元,净产值相当于2001年GDP的0.73%;今后10年如果对儿童的缺铁性贫血不进行改善,所造成的损失累计将达21787亿元,相当于2001年GDP的2.9%。
隐性饥饿在造成直接而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对人体自身健康带来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损失。隐性饥饿危害严重且与贫困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它不但对我国国民素质和健康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也是对公费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事业的严峻挑战。那么,如何缓解隐性饥饿所带来的危害呢?
生物强化是改善隐性饥饿的有效途径
生物强化(Biofortification)是解决隐性饥饿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所谓生物强化就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现有农作物中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减少和预防全球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的人体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缺乏问题。国际上有实验证明,生物强化途径直接从作物育种角度解决微量营养缺乏的问题,是防治和改善人群微量营养元素(铁、锌、维生素A等)缺乏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的比较简便、经济、有效,同时受益人群很广泛、解决问题较为根本的途径:首先,生产简单,易于推广,食用方便安全。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的生物强化作物一旦育成,只需直接替代原有种植品种,可迅速大面积地推广。隐性饥饿患者在正常饮食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营养的改善。在崇尚自然食品的今天,人们从天然食物中就获取了所需要的营养,既方便又安全。
其次,受益人群广泛。只要种植和食用了这种经过生物强化的作物的人群,其营养状况都会得到改善,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如果全国都种植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的强化作物,那么受益的将是全国人民。
第三,生物强化手段经济有效,且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效果显著。生物强化只需要一次性投入,育成的强化品种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不再需要额外的支出。以国际上的VA为例,比较食品强化和生物强化二者的投入产出比,前者每年要分发5亿个VA药丸,需要2.5亿美元,而生物强化对一种作物只需一次性投入1500万-2500万美元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例如,在对美国明尼苏达州9-23个月的婴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强化对于防止缺铁性贫血是有效的。
国际上对生物强化的相关研究始于1994年,2004年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国际生物强化(Har-vestPlus)项目。它是国际“挑战计划”的一部分,依托单位是两个非赢利机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培育成的铁强化小麦品种PBW343中锌含量是60mg/kg,是培育前的2.4倍,已进行多点试验,可在2006年之后推广。国际小麦玉米中心(CIMMYT)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系铁含量为47mg/kg,锌为55mg/kg,比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高出近一倍。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PotatoCenter,CIP)已经成功培育100多个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橘红肉型甘薯新品种,在南非和肯尼亚完成了人体试验,在莫桑比克和乌干达正进行推广试验。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生物强化的巨大意义,都积极参与和发展本国的生物强化计划。如印度(印度缺铁性贫血人群为2.43亿)拨款150万美元,用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物强化研究。巴西也已经广泛开展木薯、玉米和豆类等作物的生物强化活动。
中国生物强化项目(HarvestPlus-China)始于2004年,前期研究经费(60万美元)由国际生物强化项目资助,共资助八个试点课题,包含四种作物,分别是水稻(4个课题)、玉米(2个课题)、小麦(1个课题)和甘薯(1个课题)。这些课题汇聚了大约100位来自30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是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专业背景的作物资源学家、育种学家、动物和人体营养学家,本项目还有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参与,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代表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潮流。目前,已经获得了富含微量营养元素(铁、锌、类胡萝卜素)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或品系。项目组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贫困地区完成了目标人群的营养状况分析,筛选出了微量营养元素严重缺乏的人群,为利用这些生物强化培育的新型作物进行人体营养实验奠定了基础。中国生物强化取得的进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中国生物强化项目将列入国际生物强化第二期(2008-2011)的资助项目。
开展中国生物强化研究的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6年10月强调,要高度关注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由于中国生物强化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这一工作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支持力度,促进中国人群中隐性饥饿的防治工作。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物强化项目与国际生物强化项目密切合作,将为改善中国处于隐性饥饿状态的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作出贡献,进而为提高劳动大军(当代及后代)的健康和生产效率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