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尔沁草原东部的白城市,全军著名眼科专家、321医院副院长李建国的名字与一项“光明工程”紧紧连在一起。他成功揭开我国氟病区白内障高发之谜,被广大农牧民誉为“科尔沁草原上的光明使者”。
揭开白内障高发之谜
说起李建国的医术,在吉林省白城市乃至整个科尔
然而,治好病人的喜悦,并没有冲淡李建国的疑虑:“这儿的白内障患者咋这么多?”他决心从根上解决问题。
一天,他在搜寻医学文献资料时,看到一名外国医学专家的推测――氟中毒也会侵犯软组织。这显然是一个大胆的推论,因为按权威的说法,地方性氟中毒只侵犯牙齿和骨骼。李建国心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白内障和科尔沁草原地氟病会不会有关系?
一个大胆的推论,从此让李建国走进茫茫大草原。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他走遍白城市5个县(旗)、280个村屯,调查3万多人,取样600多例,行程达2万多公里。有一次,他甚至惨遇车祸,摔裂了肋骨。在查清高氟区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氟区之后,李建国又进行无数次试验,找到白内障晶体氟检测最佳检测方法。他自掏腰包,以每只50元的高价一次购买“WISTER鼠”80只,进行动物实验……假设终于被科学实验证实:氟中毒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白内障与地方性氟中毒相关”并证实该学说的学者。
有了李建国的这个发现,200多万农牧民转而开采和使用含氟量低的食用水,这里的白内障发病率逐年降低。目前,这一做法在全国6个省市高氟区推广。
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坚守
2007年1月,李建国组织的防盲治盲志愿行动――“光明工程”迎来16岁生日。
16年前,为了不让一辈又一辈草原人“重复昨天失明的故事”,李建国开创了“光明工程”。他深入周边乡村,向农牧民宣讲科普知识,开展防盲治盲康复调查,诊治各类眼病患者,筛选特困对象进行免费救治。逢年过节,别人往家赶,李建国却是朝外走。他爬冰卧雪,跋山涉水,寻找需要救治的患者,人累瘦了,皮肤晒黑了,他乐此不疲。李建国在国内创新实践激光角膜病灶切除等新技术10余项,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眶内羟基磷类石义眼台植入手术,治好许多疑难杂症。白内障手术后出现大泡性角膜炎,按常规治疗只能摘除眼球;李建国运用自己创造的手术方法,避免了这一后果。这项技术,获年度国家医疗一等奖。为方便下乡巡诊,他研制出“笔式眼科手术灯”,获得国家专利。他解决重大医学难题34个,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100余个,独立完成45个,其中20余项成果获军队科学进步二、三等奖,使白内障实现由“治”到“防”的重大转变;321医院眼科也由驻军小医院的专科成长为全国、全军知名的眼科研究中心。
如今,一个人的善举变成一群人的坚守。不少军地医院的眼科专家加入李建国的“光明工程”。这个防盲治盲志愿者群体的足迹踏遍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几个盟、县的乡村、牧点,行程20万多公里,受益人口60多万。
一组惊人的数字
翻开李建国的日记,人们会看到一组惊人的数字:这些年,他一人为20000多名眼病患者成功手术,其中10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复明;同时,为贫苦农牧民患者减免各种治疗费用100多万元……
李建国行医有个准则,就是不进贵药,不开大处方。而为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用药要求,他又对每种眼病设计出多种治疗方案,价位从低到高,让钱多钱少的都能得到满意的治疗。
不拿患者的红包,一直是李建国恪守的“医德底线”。为解除患者及家属“不收下红包,大夫就不会好好作手术”的顾虑,遇到送红包的,李建国往往先收下,等手术做完了,再把红包送到收款处,注入患者的住院押金。
李建国把患者的事看得比天大,从不在乎自己的辛苦劳累。有一天,他的右下股突然剧烈疼痛。靠着三针镇痛药,李建国坚持一连做了三台手术,直到昏倒在手术台上。
李建国无私救助贫苦眼疾患者的行为,深深打动了草原老百姓。“光明工程”的一个巡诊点就设在吉林省双阳县太平镇天主教教堂附近,这个教堂的众多信徒去年除夕列队欢迎李建国进教堂,用最高的礼仪款待他。他们热情邀请李建国入教,说李建国“对病人太负责了,一定是上帝派来的”。李建国微笑着告诉他们:“我是共产党派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