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孙吴古墓:掘出众多疑团

2007-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曲一琳 郑晋鸣 史楠 我有话说


牛首形灯台


青瓷扫帚


青瓷灶台


虎首石棺座

2007年1月中旬,南京市博物馆开始清点一批考古发掘战果:雕有神兽的巨型覆顶石、牛首形石灯台、虎首状石棺座、量大类多的精美青瓷器……这些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的珍贵器物,统统来自于同一座古墓――南京市江宁区孙吴古墓。

至此,从2005年12月22日该墓葬被发现后,历时13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终于告一段落。结果表明,此墓是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规格最高的六朝墓葬。在出土的珍贵文物吸引了外界足够多的目光之后,考古工作者们依旧面对着文物背后的诸多疑问。

出土:道路施工发现三国古墓

2005年12月22日,南京市南郊江宁区科学院管委会在上坊镇中下村孙家坟土岗南麓进行道路施工时,意外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型砖室墓葬。

墓葬为土坑竖穴砖室结构,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五个部分组成。虽然在考古发掘前,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排水沟上部填土均已在道路施工中被掘毁,墓葬的整体结构依然可以辨认。

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上面还铺了三层厚达12―32厘米的碎石用于防盗。沿着墓道走下去,脚下是26度的斜坡,两旁的壁面光滑平整,直达地下的砖室。砖室里依次是封门墙、石门、长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

此外,在墓葬的东南约30米处,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些与该墓相关的建筑遗存,清理出灰坑3座。

按照学界一般的观点,粗略看去,这个墓葬的建筑规格可以称得上豪华了,不过在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孙吴时代的墓葬不下百座,这种豪华的贵族墓葬虽然少见,却也并不十分金贵。但是在随后13个月的考古发掘中,一件又一件的罕见文物相继出土,给考古工作者增加了喜悦,也带来了疑团。

疑云:前所未见的墓葬规格

首先使人们对这座墓葬刮目相看的是墓葬中那条长长的排水沟。

这条排水沟起始于砖室内的甬道口铺地砖下面,穿过石门、封门墙、斜坡墓道,向南延伸。贵族墓葬有排水沟不稀奇,可是这条排水沟经过勘探和平面揭露的长度达到了106米。而与此墓的时期相近的东晋、南朝帝陵中的排水沟,长度也只有100米左右。

帝王级的排水沟只是一个标志,更惊人的发现接踵而至。

该墓葬前、后室两侧都有对称分布的耳室,共4座。而一般墓葬只有前室才有左右2个耳室。从墓室大小看,这座孙吴古墓砖室全长20.16米,总宽10.71米;形成对比的是,安徽省马鞍山出土的宋山大墓,已被初步断定为孙吴景帝孙休之墓,其墓室全长才17.68米,宽6.6米,至于其他目前已经发掘的六朝墓,规模更是远逊于该墓。

进入砖室,一堵高大厚实的封门墙映入眼帘。封门墙紧贴于甬道口外部,宽3.94米、厚1.88米、高3.44米,里面还设了一道石门。专家告诉我们,这种石门只有帝王才有,一般功臣都没有这个资格。例如,孙吴时代的朱然,年少时与日后成为孙吴大帝的孙权同窗共读,曾擒杀过关羽,在彝陵之战中追击过刘备,历任车骑将军、州牧,最后做到左大司马、右军师,相当于现世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之一,其墓葬中也没有石门。专家指出,依照现在的考古结果来看,恐怕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资格在墓中安设石门。

与此同时,墓葬外东南的灰坑内也出土了众多“真家伙”,有残筒瓦、板瓦及人面纹瓦当等,其中,有26枚人面纹瓦当,图案极为精美。同样,这些也是南京六朝墓葬考古的首次发现。

这时,人们开始沉不住气了:从规格上看,这座墓葬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很多贵族墓葬,它的主人生前究竟有着何等显贵的身份?

对砖室的深入挖掘,带来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和更加费解的疑云:前室顶部有一块巨型覆顶石,内面雕有精美的神兽纹。

前、后室四隅中部嵌有石质兽首形圆雕,上部壁面有烟熏的痕迹,可能是摆放灯具的灯台。

后室后部放置着三组六件石棺座,座上棺木已朽散,座的两端都雕有虎首。

专家告诉我们,这三项发现,全部是同类墓葬中前所未见的。兽纹覆顶石、牛首灯台、虎首棺座,无一不在彰显着墓主人昔日的尊贵地位。拿灯台来说,在六朝墓葬中,很少能发现灯台,为数不多的几个,也只是用砖砌成,而这座墓里直接使用了带牛首装饰的灯座;六朝时代的人用棺座将棺材架空,既是为了防潮,同时也是为了显示身份地位。以前南京发现的棺座只是砖砌的,没有一座能豪华到棺座都雕刻纹饰,这些石虎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六朝棺座。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蒋赞初说,他参加考古工作以来见过的六朝墓葬多达几百座,此墓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器物之精美,令他惊叹,实为60年来罕见。

陪葬:完整再现墓主人生前生活

在13个月的发掘中,该墓共出土了金、银、铜、铁、漆木、瓷、陶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70多件以及铜钱600余枚。这些随葬品多已残碎,同一器物碎片往往散落于墓内各处,显然被盗墓者光顾过。万幸的是,其中大部分能够修复成器。

中国古代历来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冥器就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古墓中的生活类冥器极为周全,有罐、盏、壶、钵、碗、盘、杯、唾壶,甚至还有果盘,仅罐类就有好几种。碓、簸箕、扫帚、杵、筛、斗、量、磨、灶等更是一样不少,甚至还带着毛笔、书刀等刻画细致的文房用具类冥器。墓里还“圈养”了马、牛、猪、羊、鸡等禽畜,一些笼圈类冥器带着飞鸟装饰的屋顶。

墓葬还出土了20余件栩栩如生的人物俑,有立侍俑、伎乐俑、跪坐俑、跪拜俑等,造型不一,其中各类伎乐俑或抚琴,或击鼓,或吹奏,栩栩如生,似乎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与一般六朝墓室中只有2套牛车不同,该墓共出土了4套牛车。车轮和车轴两端分别刻有“日”、“月”、“合”、“令”等字样,轮和轴刻文相合者配为一套,非常考究。

疑团:墓葬主人是谁

一项又一项让人惊叹的发现,使人们对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是,墓内共有三组石棺座,只能判定里面葬有三人。由于没有发现墓志或相关的竹木简牍,墓主人的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唯一能确定的推测,就是南京作为东吴的都城长达59年,是不折不扣的皇城重地,王侯将相、名士重臣荟萃于斯,如此显赫的墓葬主人,很可能是其中的一位。

学者的目光从精美的墓葬品上暂时移开,重新聚焦到墓葬的发现地:江宁区上坊镇中下村孙家坟。

“孙家坟”?墓主人会不会就是孙吴宗室的一员呢?

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从祖上传下来的地名一直叫“孙家坟”。专家指出,从以往的考古经验来看,一些民间口口相传的地名常常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为在古代,身份等级极高的帝王将相死后,一般都有皇家安排人专门看坟。随着这些人家的繁衍,在墓葬的周边就会形成一些村落,这个墓葬所在地的称呼及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被一代代承继了下来。而这里距孙权的埋葬地――南京钟山吴王坟只有10公里,不免让人怀疑这里是孙吴宗室的另一片丛葬区。

那么,墓主人会不会是东吴的皇帝?

东吴几十年先后有四位皇帝:孙权、孙休、孙亮、孙皓。其中孙权葬在钟山,目前学界认为,宋山大墓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定陵,孙皓被俘后葬于洛阳,孙亮则被废杀,可以排除帝陵的可能。此墓为皇室贵族墓的可能性更大。

凭借文物资料和多年的经验,蒋赞初教授对墓中人进行了大胆地推测:从墓中出土文物资料来看,墓主的生活时代应是孙吴晚期,而墓中众多精美奢华的物品则展现了墓主贵及皇室的身份。孙吴末帝孙皓生活奢侈,生前造了几座规模庞大的陵墓,所以墓主很可能是一位与孙皓同期的贵族,甚至是与孙皓有很近血缘关系的皇室成员。

意外:盗墓者又是谁

在发掘现场,该墓葬的后室顶部有大片的坍塌,墓中的金银玉器也大部被洗劫,显然遭受过严重盗掘。

盗墓者是如何进入墓葬的?

通过发掘发现,墓葬的东侧门槛、门柱及部分门楣保存尚好,但是石门扇及西门柱等被砸碎并移到了甬道和前室内。专家推测,可能是盗墓者在登堂入室时,被墓葬的石门所挡,于是破坏了部分石门。

盗墓者是何时进入墓葬的?专家认为,盗墓者可能不止一批。

第一批盗墓者可能是当时的人,在此墓建成后不久即进入。勘测发现,墓内两个虎首棺座已被人击碎。一般来说,通常的盗墓者只盗取财物,不会刻意地去破坏墓内陈设,而不由得让人猜测,这批盗墓者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敛财,还有一些泄愤报仇的意味在里面。这个推断使墓主人的身份更加神秘。

第二批盗墓者可能是五代时期的人。在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五代时期的碎瓷片,与墓中大量的瓷器质地有很大不同,显然是盗贼遗留之物。

不幸中万幸的是,墓内还剩下了一些金银散片和瓷、陶、漆器等文物170多件,这些物品大多被盗墓者打碎后,乱扔在墓内的各个地方。专家指出,这些文物在时下十分珍贵,所以可以判断,盗墓者不应是近代之人。在此次发掘之前,古墓已经静静沉睡了很长时间。

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博物馆正积极以此项考古发掘申报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南京市文物局已决定就地保护这座大型墓葬,其所在的原规划中的道路已经改线,墓上已搭建保护建筑。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第一座正式科学保护的大型六朝墓葬,该墓将被辟建为专题古墓葬博物馆,值得大家期待。 (题图由南京市博物馆提供 照片由陈金山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