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奥斯卡”说中国大片

2007-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剑龙 我有话说

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谢幕了,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最后不敌索菲亚・科波拉的《绝代艳后》,无缘此奖,而此前很少被人关注的、反映中国爱滋病儿童的《颖州的孩子》却获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也许是由于2001年华语古装片《卧虎藏龙》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原创音乐

、电影摄影、艺术指导4项大奖的刺激,也许是由于商业化大片在电影市场获得巨大回报的诱惑,自2002年古装商业大片《英雄》问世后,《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先后拍摄上映,这些“大片”在以市场化运作取得不俗票房的同时,却并没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以摘取奥斯卡为最终目地,却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这不由不让人思考中国大片制作和发行模式。

应该说,新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开创了商业电影的制作发行模式,境内外民间资本的投资、著名导演的执导、大腕明星的加盟、大张旗鼓的宣传、全球市场的拓展,对于中国电影的走向国际化具有勿容置疑的意义,也改变了好莱坞大片几乎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面。但是,中国大片为何出现叫座不叫好的“票房口碑两重天”的现象,为何以西方口味和模式拍摄却最终得不到奥斯卡的青睐呢?

奥斯卡情结是中国大片问题的基点

与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情结相似,中国导演也有着摆脱不了的奥斯卡情结。自《卧虎藏龙》赢得奥斯卡4项大奖后,似乎给中国的导演们找到了一条奔向奥斯卡之路,《卧虎藏龙》便成为中国电影人的奥斯卡模本,成为揣摩奥斯卡评委欣赏趣味的捷径,武打情仇古装片便成为中国导演的一致方向,一部又一部古装大片先后冲击奥斯卡,却一部接一部名落孙山。美国著名电影人查理斯・瑞索奇曾致信我国有关部门,对中国连续5年向奥斯卡评委会选送古装片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中国进军奥斯卡的影片难道只有一种模式吗?

商业化追求是中国大片问题的根本

中国大片的导演将这类影片称为商业大片,在商业第一艺术第二的观念中,将瞄准国际市场作为大片的出路,努力取悦国外市场、揣摩片商口味。一些导演公开宣称:“今天的中国商业大片光靠国内市场断然是要赔钱的,而且赔死你。因为海外这些市场、这些片商只认这个类型,其他不认。”瞄准海外市场,以海外片商的口味为准,拍摄武打情仇古装类型片,导致了中国大片趋同化模式化的现象,导致了中国大片重形式而轻内涵的倾向。其实,美国大片不仅有着别出心裁的形式,而且有着发人深省的内涵:《辛德勒名单》赞颂拯救生命的人道主义;《泰坦尼克号》赞颂灾难中惊天动地的爱情;《阿甘正传》礼赞坚强、勇敢、自信的品格;《与狼共舞》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商业大片在关注海外市场中,必须注重影片的内涵。

编剧的弱化是中国大片问题的症结

中国大片大多重形式轻故事,或胡编乱造,或移花接木,缺乏讲好故事的编剧,缺乏引人入胜的剧本,导致场面大情节少的缺憾,这成为中国大片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无极》上映后,美国《明尼波利斯星讲坛报》就批评说:“这个电影的制片人应该把巨大投资的很大一块用在改编剧本上。”《黄金甲》上映后,好莱坞影评人科克・哈尼科特指出:张艺谋越来越重视视觉冲击力,也更多地依赖数字效果,电影银幕上布满了菊花,金色元素很多,在宫廷日常仪式上,以及侍女、朝臣的穿着打扮上花了大量镜头,但这并不能显著地提高观众洞察人物内心和故事内在脉络的能力。编剧的弱化成为中国大片不叫好的主要症结。

中国大片虽然探索出了一条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开拓了中国商业化大片的的模式。但是,中国大片的短处与弱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导演既应有竞争奥斯卡的雄心,也当摆脱唯奥斯卡至上的情结。在关注国际市场的同时,应该摆脱中国大片武侠情仇古装片的模式,在精心结构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努力拓展影片的文化内涵与人性深度,克服题材单一化、审美统一化、故事幼稚化的弊端,在注重中国大片商业性的同时,仍然注重中国大片的艺术性,创造出中国式的经典大片,真正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