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农民工进行补偿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曾做过调查:农民和农民工自己填写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是7.48年和8.56年;有52%的农民不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自己学历太低;在农民工中,有50%认为自
何星亮委员(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尽快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目前我国只有文物保护法,而没有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是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二是大批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三是民间艺人后继乏人,一些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许多艺术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亡艺绝;四是具有特色的、稀有的民族工艺品流向国外;五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和知识产权大量外流。因此,应尽快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记者肖国忠)
甘英烈委员(中国文联)
满足群众经常性文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提高文化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大型文艺院团送戏下乡,满足了部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这些做法要坚持。应特别重视基层文艺院团的建设,为基层打造一支能够真正走下去、留得住的文艺院团,编排演出一些有地域特色的节目,满足群众经常性的文化需求。国家要制定特殊政策,为基层文艺院团的成长创造条件,让那些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文艺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本报记者郭扶庚)
高润霖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必须重视体育运动猝死问题
运动猝死已成为体育运动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特大型运动会,必须把防范猝死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猝死一旦发生,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每耽误1分钟,成活的机率就下降10%。绝大多数猝死均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而紧急电除颤可以使之恢复正常。如果在现场配备相关急救仪器,可以使现场救治时间缩短到3分钟以内,抢救的成功率可提高70%以上。建议在机场、运动场馆、运动员村等地装备电除颤设备,并培训尽可能多的人员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本报记者李韵)
胡大白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高校应积极培训农村劳动力
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应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院去年举办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村妇女骨干素质教育培训班”,免费对800名妇女进行培训,受到了很好效果。建议国家进一步增加农村培训资金,促进培训经常化;高校派出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县或乡镇为单位进行培训;培训要有针对性,内容可包括卫生防疫、动植物养殖、农机维修、建筑装修等,促进农民及农民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上新台阶。(本报记者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