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全科医生 发展社区医疗

2007-03-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林曙光代表:

社区医院或卫生站的建立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使全民享有公平医疗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党中央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我国社区医疗起步较晚,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近年来增加了投入,但无论是医疗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应该

做好四件事。

第一,社区医院或卫生站需要全科医生。在目前情况下,大医院应该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由属地的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对口支援一个或多个社区医院,帮助培养全科医生。第二,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医院的投入。社区医院的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很大。广州市投入26个亿改善社区医疗状况,但是这些钱对广州这样一个大都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在社区医疗的投入上应该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第三,完善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转诊制度。将来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制度,病人首先在社区医院得到初步诊断,然后有针对性地转到专科医院。在专科医院得到确诊和治疗后,再转到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和后期治疗。第四,希望大众媒体能够正确地引导舆论。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慎重,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本报记者齐芳采写)

    孙靖中委员:

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质量有保证,老百姓才会对其产生信任,才不会一点小病还往大医院跑,也就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关键在于医学教育。社区医疗服务需要全科医生,但目前我们在医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上有些欠缺。首先,医生的第一素质是关爱病人,国外许多医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每个周末去医院当护工,在实践中培养爱心。我们目前没有这些,我们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多在于讲理论,很难让学生对病人产生情感。其次,我们的医学教育应该把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光看胃,或者光看肺,没有一个整体观念。第三,我们的学位和医生的职称密切相连,一个在临床上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博士就能成为主治医师,这导致很多研究生忽视实践,过早专业化,有些甚至专业化到四五级学科,有人毕业出来只会做肝移植。

严格地说,医学教育不仅决定着社区医疗的质量,也决定着整个医疗系统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增强医学教育中实践的分量,在大学期间推行全科教育,并适时推出考查实践能力的“医学考试”,使“医学考试”成为医疗质量的把关人。

目前有成立单独专业、编写《全科医生》教材的说法,其实大可不必。全科医生的缺乏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些弊端造成的,绝不是没有教材和专业造成的。(本报记者王庆环采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