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中国城市化发展原则

2007-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昌 我有话说

纵观各国的城市化,有许多差异,但也可从中找出共同的一般规律,大体有:1.城市化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工业化、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源、发动机;2.大都市区已被认为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着当今城市化的方向;3.从城市化的布点、布局来看,都不是一开始就遍地开花,而是有先有后,呈梯度型模式;4.从城市化

的进程和速度来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成熟阶段,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5.从城市功能来看,都经历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6.从城乡关系来看,都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剥削乡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过程;7.在增长方式上,都经历了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8.从城市化的机制来看,有的国家以市场机制为主,有的国家以政府干预为主。现在所实行的一般都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调控体系。

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仍应集中培养大城市,乃至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借鉴国际上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统筹兼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不仅体现在协调,也体现在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上;不仅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也体现在“三农”问题上。其终极目标,则是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克服二元结构的传统症结及其带来的种种矛盾。这是一项长远的使命,不可能期望在短期内达到。

(二)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培育全国性经济增长极。区域增长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通过行政手段,直接选定某些区域作为增长极;或通过市场方式(如利用资本市场)培育区域增长极;再就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实现产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城市群落与区域增长极的形成。

(三)充分利用高科技,走城市信息化发展道路。信息化已逐步上升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中国的城市信息化发展道路应做到如下几点:加快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港建设,培育若干个数字中心城市;积极培育数字城市体系,增强数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骨架,加快城市间信息通道建设,构建区域信息网络;积极发展城市信息产业,创立信息产业基地。

(四)推进制度创新,为城市化提供良好软环境。制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化中的内在作用,排除外在人为的干预,让城市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进行;深化经济组织的制度改革,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经济组织的用工制度必须是能进能退的用工制度,这完全依赖于经济组织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以城市人口管理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大中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管制,并对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如就业、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等进行配套改革。

(五)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协调城市化与人、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对社会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对经济增长、环境承载、就业提供、社会管理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必须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这主要涉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对现行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等空间规划进行协调、整合,建立起全国协调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对城市规划有关法规、规范的研究和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