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的奠基石

2007-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扶庚 我有话说

  2007年3月,一个响亮的声音从首都北京发出,迅速传遍万物复苏的神州大地。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的庄严宣告,不啻于春雷炸响,天降甘霖。

教育不公,受损害的不只是受教育者

曾几何时,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大旗上,写上了“择校”、“状元”、“收费”等字样,而最为重要的“教育公平”则被挤到了无人注意的角落,让人们平添几多忧叹。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不同社会群体教育不公平现象客观存在。

2007年年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振聋发聩。报告称,在过去的18年时间里,中国大学学费涨了约25倍,子女教育费用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在中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了第一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调查还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32.6%,占城市和小城镇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25.9%和23.3%,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在西部某省,部分农民由于各种原因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而其中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比例占返贫总数的50%,教育已成为当地农民返贫的第一因素。

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开始,学费在我国大部分家庭开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各高校每年学费高达5000元左右,而城镇人均年收入在7700元左右、农村在2400元左右。在北京,64%的居民家庭认为目前的高校学费太高,33%的家庭认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很困难,37%则认为勉强供得起。

教育费用的增加不仅体现在大学的收费方面,让众多百姓感受更加深刻的,则是从小学到高中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和与日俱增的收费标准。目前,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招收择校生,但仍有众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尽办法为孩子选择一所相对较好的学校,“赞助费”、“择校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高达10万元,加上日常的教育消费,使得普通工薪阶层不堪重负。

事实上,家长们也不是不知道高价择校的代价,但是目前各地区、同一地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严重向重点学校倾斜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其结果是“富校越富,穷校越穷”。仅以2002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某省会城市,为扩建一所重点中学政府就投资了1亿多元人民币,而在这个省的山区中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失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某个城市半年中对所辖各区县各学校的投入,最高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80多元,最低的学校只有8.8元,相差65倍。

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就越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使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的情况不容乐观。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2002年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总量中,财政性投入所占比例为72%,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乱收费现象就越演越烈。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据介绍,仅在2006年上半年,有关部门收到的234件价格举报中,反映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就占39件。种种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使农民子弟受教育的门槛被人为抬高,造成了农民与市民在教育机会方面的巨大差距:据统计,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3年,相当于高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农民平均则为7.51年,相当于初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这3.79年的差距折射出的教育不公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教育公平,最重要的社会公平

一项针对国内几所顶级重点大学的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几所高校招收的新生当中,来自农村的学生逐年减少。而同时,农民子弟考上重点大学的难度越来越大。某重点高校不同家庭子女一个年级近500名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下岗人员、个体经营者、工人、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数最低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阶层子女平均分为571.3分,农民子女为610.1分。

教育公平涉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很多人把教育作为“书包翻身”的重要途径,这就是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公平事实上已经成为起点公平。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国家为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应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一个基础。”

朱永新向记者介绍说,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丹麦,教育和学习是人们快乐的秘诀之一。丹麦的教育部长讲过,我们放进年轻人脑袋里的东西永远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在丹麦的学校里面没有成绩单,没有评选先进的制度,终身学习是丹麦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这个国家的教育平等、教育公平走在世界前列。

3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深情地说,自己也是来自农村的,即使是江南的农村,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生活就比较好;文化程度很低或者是文盲,必然就穷。所以,西部开发的关键在人才,未来的希望在人才,现在的薄弱环节也正是人才。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杨东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之间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仍然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教育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经济困难者摆脱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教育关系到亿万人的学习、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到每个人的起点公平,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公平,人类亘古不变的理念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念。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即是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的体现。西贤柏拉图也把其教育公平的主张写进了著名的《理想国》中,并强调教育公平的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所有儿童都应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仅明确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着重强调教育改革应当坚持追求公平的原则与方向,坚持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原则与方向。

今天,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国力日益强盛,“教育公平”四个大字重重地写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旗帜上,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局面由此开启。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其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发表了署名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指出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优先发展教育。”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更进一步指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渠道,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明确“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制度保障,教育公平的坚强后盾

杨东平认为,教育不公平问题是由于制度和政策设计方面存在缺陷造成的,也与我们整体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密切相关。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近些年来,除了国家投入大量财力,制定一系列倾斜政策,建立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外,教育部这几年推行高校招生录取“阳光工程”的力度越来越大,公开、公正的做法确保了所有考生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被誉为体现教育公平的民心工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要求“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各地积极行动,效果正在显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度性建设的趋势更加明确。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家将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立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切都表明,教育公平正在作为制定教育公共政策的一种价值被确立起来,教育公平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

周济说,前些年他在贵州看到许多山上到处都写着标语:读完初中,外出打工。而现在这些标语换成了:读职中,去打工。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于农民选择接受教育的方式、脱贫致富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周济强调,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就把职业教育摆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财政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用140亿元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确实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我们今后每年将向职业教育投更多的钱,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对此,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公平是最重要的。农村和城市,城市各个学校之间,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是均等的,甚至是统一的。无论是校舍、设备、师资、图书等等,国家都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同时,要尽可能多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抓公平最重要的还要抓教育的发展。下一阶段我们的布局就是要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济说,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把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摆到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位置。

照片说明:2006年5月23日,甘肃省会宁县一所乡村小学的几名学生挤在一张小课桌上学习。师资短缺、教室不足、经费紧张是地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新华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