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综述

2007-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阮青 我有话说

为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近日在京召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重温毛泽东的光辉著作,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探索解决矛盾、构建

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一、《正处》的历史地位。专家学者说,《正处》不仅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首次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揭示,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石,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学者认为,《正处》把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上升到理论层面,是很珍贵的理论文献,但不可避免地打上历史的烙印。

二、《正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有的学者提出,今天的人民内部矛盾,同五十年前的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的许多具体政策在今天不能简单移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有新思路和新办法。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当年所提出的许多思想今天仍适用,如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是处理人民内部是非矛盾的基本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是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指导我国艺术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这是目前理论界、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也是会议讨论比较充分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是矛盾辩证法。和谐并不排斥矛盾,是矛盾的和谐。和谐的哲学基础是矛盾,是世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不应把和谐同斗争对立起来。有学者强调,对于和谐社会,不可作形而上学的理解。和谐,是多元基础上的和谐,是通过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需要我们继续解决。因此,和谐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有学者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命题不是从理论而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目前特别要注意解决以下几大矛盾: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要形成“枣核形”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正确认识和有效协调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多样文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持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化解社会矛盾,关键在于划分社会矛盾的不同类别与性质,找到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而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量是资源与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由此,要着重从分配制度与分配秩序上解决矛盾,从政治权力结构上解决政治领域的问题,从解决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解决社会领域的问题,从解决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解决文化领域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我们党对历史使命和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更加成熟、执政意识更加明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