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观点

2007-03-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意蕴

孙伟平在《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关于一种哲学的理论解读,往往必须从其哲学观开始。哲学是什么?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一个永恒的开放性的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直接说明其哲学观,因而出现了不同的解读视角和方法,出现了风格各异、甚至互

相对立的解读结果。我们可以立足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给问题一个开放性、历史性的回答,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形态与应有品格结合起来。实际上,从马克思的哲学观和他开创的哲学革命出发,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超越性相结合的角度考虑,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一种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人学,是一种以改变世界为手段,旨在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哲学。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宋希仁在《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李俊伟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4期撰文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反映群众民意、服务群众,发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作用,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