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平在《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关于一种哲学的理论解读,往往必须从其哲学观开始。哲学是什么?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一个永恒的开放性的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直接说明其哲学观,因而出现了不同的解读视角和方法,出现了风格各异、甚至互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宋希仁在《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李俊伟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4期撰文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反映群众民意、服务群众,发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作用,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