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冯永锋)记者今天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执行中国大洋19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日前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域,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跃入世界上发现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少数先进国家行列。
19航次
当地时间3月1日早上,水下机器人(ABE)潜航到2800米水深的西南印度洋中脊上,在离海底5米的高度经过10个多小时的连续拍摄浮出了水面。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海底正在冒黑烟的“黑烟囱”,黄褐色的混浊液体从海底不断喷涌出来,科考船随即锁定了这一区域。化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探测结果表明,活动的热液区直径约100米,是一个较大型的热液区。为避开2日凌晨的台风,当日下午,考察队员们即使用我国自主生产的电视抓斗进行了三次取样,抓取到了珍贵的烟囱体样品、生物样品以及大量的块状硫化物。更为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在取得的样品上还发现了附着的生物个体,这对于生物学研究非常有意义,加之该区域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不同生物群的唯一交换区域,因此,将有利于全球洋中脊热液生物多样性分布与可能的迁移等与生命起源相关研究。但与2005年首次环球航次所观察到的其他洋底活动热液区不同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活动热液区大型生物相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