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爱心回报爱心

2007-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董一鸣 文红霞 我有话说
  一名特困大学生,在自己接受别人救助的同时,自立自强,大学四年坚持在福利院做义工,以这种帮助他人的形式回报社会的关爱和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她就是河南理工大学学生聂红娟。

关爱伴随的四年

聂红娟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一个农村家庭。2002年的8月,聂红娟接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学

通知书,可一个晴天霹雳却把一家人打懵在地:妈妈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手术费掏空了家里几年的积蓄。几天后,爸爸又被车撞了,也住进了医院,并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

看着父母忧郁的面孔,聂红娟想放弃上大学,出去打工挣钱。是学校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点)帮助她成为了河南理工大学人文政法学院的一名学生。

然而,苦难却不肯放过她。2003年暑假,她的父亲突然精神失常,母亲也几次想要自杀,年仅14岁的弟弟也因此辍学,只身一人跑去南方打工。看着行将崩溃的家,看着妈妈眼中凄凉而无助的泪水,看着年幼的弟弟远去的身影,聂红娟再次想到辍学。是当时社会科学系的周玉清主任和张春香书记劝说并阻止了她,学院还给她提供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

而就在这之后不久,聂红娟因急性肠胃炎兼胃贲门紧缩住进了医院,医生明确地说需要马上手术。没有家人在,又没有一分钱。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再次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积极地为她捐款,申请助学金,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细心的聂红娟在一个小本儿上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她所得到的一点一滴的帮助:“我从医院回来,钟结平给我做了小米鸡蛋粥;室友们陪我吃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容易消化的面条;医生张正行少收了500元钱的手术费……”

“说实在的,就算我爸爸妈妈在身边,我也受不到这么好的照顾和关心。”

“你们给了我无限的关爱,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成为我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在大学里,聂红娟学习非常刻苦。连续四年,她的成绩始终是优秀,还被选为班里的团支书,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焦作市十佳青年志愿者”称号。

特困大学生与孤儿的四年情缘

2002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是聂红娟第一次去焦作市福利院。那时她新来学校不久,团里开展活动,他们班选择了去福利院志愿服务。

房间里,孩子们或坐或躺在一张巨大的坐垫上,他们多是被人遗弃的智障儿、残疾儿,学生们刚刚走进去,孩子就围了上来。一个智障孩子说着:“抱抱,抱抱!”扑在她怀里就不肯下来了。

抱着这个对她满怀依恋的智障孩子,聂红娟被深深震撼了:总是在抱怨命运,看看这些孩子,不是比自己更需要帮助和关爱吗?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聂红娟对自己说,我要用我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哪怕只是一个笑脸,一个拥抱。别人撒向我的爱心,也会通过我撒向这些孩子!

从那天起,聂红娟便开始了四年如一日的志愿服务生涯。

福利院离学校不远,只要有时间,聂红娟总会带着微笑来到孩子们身边。她的到来也总是会赢来热情的呼应。虽然那些智障孩子连她姓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这个姐姐总会带给他们几颗棒棒糖,会来替他们洗洗脸,抱着他们说说话,给他们唱好听的歌,还会带他们玩些小游戏。有的孩子有肌肉萎缩的可能,她还会耐心地帮他们按摩。

小李娜的性格很孤僻,总是冷冷地打量着周围的人。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她的爸爸杀死了妈妈,被判刑入狱。焦作的冬天很冷,李娜的小手常常是红肿的。从未编织过的聂红娟让手巧的同学教她,短短几天时间,就为小李娜织了一副手套。小李娜高兴极了,举着她的手套对福利院里每一个人说,是姐姐送给她的。

长长的暑假,聂红娟选择了留在福利院,每天十多个小时与孩子们呆在一起。

她常常挨个宿舍收旧衣服、旧鞋子,送到福利院。

她还把艺术系的学生拉来,给每个房间的白墙壁上画了很多美丽的画。

……

爱是没有界限的,哪怕是那些智障儿,也不妨碍每次看见姐姐到来就露出春天般的笑脸。这是对聂红娟最大的慰藉和回报。

可贵的爱心传递

聂红娟的室友说:“聂红娟四年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没有吃过一次荤菜,却为别人捐过不少的钱,比如印度洋海啸,同学重病时,她每次都要捐几十元不等的现金。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同学患上了肾衰竭,聂红娟把自己存了好久的硬币30来块钱,在二号餐厅门口全投进去了。”

“聂红娟是一名贫困大学生,理应得到他人和社会更多关爱的她,却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把帮助和关爱给了更需要的人。这种爱既深沉又具体,根植于中华大地,成长于中原沃土,秉承于‘大爱’理念,展现了人格光辉,塑造了精神品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全校师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校党委书记王绍安告诉记者。

聂红娟说过:“在我最困难,最孤独无助,最黑暗的日子里,是老师、同学给了我阳光,给了我关爱,让我渡过难关。我也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撒向我的爱心也能通过我传递下去。”她这样说这样做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种传递如今已经更为宏大。

最近,河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师生已向全校发出向聂红娟同学学习的倡议,号召把感动与钦佩化作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主动组织起来,定期轮流到福利院做义工。聂红娟虽然已经到外地就业,但她的精神、她的行动已经在河南理工大学传递下来,更多的同学参与爱心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作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