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了考生切身的利益
素质和分数在许多时候表现不一致:分数高不等于素质高;素质高不一定分数高。
这实在是一个苦恼了数代教育家的大问题。
北京这次高职自主招生办
有个神通广大的人想把自己的外甥塞进一所学校,开车从南到北跑了十多趟,电话打了几十个,最后垂头丧气地把丰盛的礼品拉回自己家,对朋友们说:“这后门根本走不通。和全国通考一样,不知道判卷的是谁,判卷的人不知道在判谁的考卷;面试工作者一大群,贿赂一个两个没任何意义……这自主招生,还真有公平在。”
连神通广大的人都这么说,老百姓就把七上八下的心放了下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有公平在,自己的利益就可以自己做主。有个报了汽车专业的考生说:“真正给自己做主的,还是自己的素质。我相信自己的素质可以给自己做主。”
自主了教育模式的转化
高职类学校遭遇尴尬已经很多年了:生源不足,素质高的生源往往冒险报比自己水平高的院校,长期存在的高职与普通本科高考同一张试卷……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学校的生存出现了危机。
北京教委副书记线连平说,“探索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引导高中阶段教育增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索高考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职业院校提前招生的初衷。”
线连平认为,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就业模式的教育。但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仅仅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当作学历教育来对待,不仅认为层次不高而且就业意识不强,没有及早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力求通过对高考招生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就业意识,即现在选择学什么,将来就要做什么、用什么,以就业需求引导招生。同时,通过改革试点,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向以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转化。”
考试除文化课外,还增加了专业课测试和面试,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就业导向、适应市场、能力本位、实践为重”等办学特色。在“以就业需求拉动招生考试要求,促进培养过程改革”、“订单式培养”等新的理念和模式下,招生学校根据专业和未来对口单位的需要,增加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同时进行个性化的面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基本要求,生源质量导向为今后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自主了主动选择的机会
高职校长们公认,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等于学科型教育的简单压缩,我们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欠缺……
北京教委副书记线连平认为,职业院校提前招生必将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由过去注重文化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是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和学科体系要与经济发展需要、与职场紧缺人才需求相适应,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有专家分析,以往的统考统招,高职是在“三本”招生之后录取,明显带有层级淘汰的意思。对考生来说,上高职成为多数人的无奈选择。对高职学校来说,竞争和择优录取的机会必然大打折扣。北京高职自主招生给了学生主观上自愿报考高职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选择为主动选择,最起码在感觉上会比统招录取好得多。
而且,人生的变数是很大的。50岁的格黛女士是法国农业部高层管理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她说,自己的第一个文凭仅仅是20年前拿到的BEPA――法国最低层的中职文凭。格黛没有从此停止学习,工作后,又读了两年书,30岁时得到BTSA(相当于中国大专文凭)。之后,她又在高等学院修习了农艺工程师。而她的博士学位,是3年前在瑞士综合理工大学“和一群年轻人一块儿拿到的”。
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学校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许多考生家长说:“自己的前途,还是把握在自己手里最可靠。”(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