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北京化工大学全面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超过300名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就业,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单位就业的学生数占大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在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的过程中,学校注重每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同时,针对理、工、文、管等不同专业,结合就业市场需求,突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并切实做好女大学生、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过程中对他们做到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尤其注重心理引导并给予特殊帮助。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促成就业“全员化”参与。加强了对外联系,建立校友库,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合作,将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专业知识综合利用,使教育与市场、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学校把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的工作机构,通过强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实施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将择业定位、社会需求与自身实际相匹配。从1994年起,学校就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大学生必修课,构建了系统、科学的课程学习体系,设计了规范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等,通过择业形势与政策、择业准备、择业技巧、择业礼仪、择业途径、模拟招聘等专题的讲解,给予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政策方针有全方位的了解,提高就业能力。2006年,北京化工大学有46名大学生入选北京市“村官计划”,占昌平区村官总人数30.67%,位居北京地区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200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