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七千年漆艺能否熠熠生辉

2007-03-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跃华 我有话说

    漆艺历史源远流长

世界上最早用漆的是哪个国家?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是什么?距今7000年的我国河姆渡文化的木碗。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使用漆器的时限可以推溯到虞舜、夏禹时期。商周时期,各种制漆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层出不穷;既丰富

了漆器的种类,又为后世漆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000年来,中国漆艺为世间贡献了无数瑰宝,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中,漆艺项目共计7项,分别是北京雕漆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和成都漆艺。

漆器、漆艺在中国能否熠熠生辉?不光国人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也关注。

日前,在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漆艺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有关专家预言,这个基地将成为传承中华漆艺的一个重要载体。

厦门与其他6个地区一道,承载着让漆艺生辉的希望。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漆艺已经走到了创新转换的关头。

漆艺传承步履艰难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把漆艺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基地设在了厦门的七宝斋内。而在去年的7月份,七宝斋被文化部下属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选定为中华漆艺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基地。

为什么总是七宝斋?其中缘由,正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马自树所说:“漆艺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基地之所以选择落户厦门,是因为厦门在漆线雕的保护和传承上做得很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做好漆线雕和漆艺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将它发扬光大。”

漆线雕技艺在厦门已流传300余年,经几辈名家千锤百炼,不断精进。

尽管如此,厦门漆线雕技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其发展也是几经磨难。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加上漆线雕制作工艺原始、流程复杂、技法受民间密传影响等,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厦门漆线雕民间工艺一度濒临失传的危险。

“当时,我算是被‘半哄半骗’地学起来的。”厦门优必德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锦丽在回顾其学艺历程时坦言。沈家与许多中国传统技艺世家一样,也有着“传男不传女”的旧俗,嫁出去的女儿是没有资格学习家族手艺的。但倔强的曾祖母却执意要把漆艺绝活教给她。当时,年幼的沈锦丽觉得这手艺太脏,根本没有想学的念头,更没想自己要成为家族的传人。为此,曾祖母就一边讲故事或者唱着歌仔戏,一边教给她这些技法。

对漆器工艺的现状,福州漆器研究所高级工艺师陈健也深感忧虑。他说,从福州来看,仅有的两家漆器厂相继关门停产,职工下岗转产或提前退休,有的转为私人作坊,有的办起工场,都是举步维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辉介绍说,目前一些漆器行业不断萎缩,或关或改制为私企,但改为私营的漆器生产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只能为一些外贸订单加工半成品,或者承接一些匾额和庙宇的修缮,能制造出精品的寥寥无几。

漆艺发展还有空间

漆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只能在被动和消极的保护下,艰难地传承与发展呢?

在前不久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漆艺保护厦门论坛”上,来自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和漆艺家们纷纷为漆艺发展“号脉”。

会上,许多专家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家庭装修对装饰品追求越来越高档,选购漆器作为收藏和装饰的人越来越多,且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漆艺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流动空间和需求渠道。此外,商务活动中礼品需求的活跃,也为漆艺带来了巨大商机。

“漆艺在公共环境的美化上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徐佳惠老师说,漆艺作品表现力丰富,表现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多高档宾馆、饭店对漆画、漆屏风、漆古典家具等有很大的需求,并且漆器材料的天然性,也符合当今人们追求环保、回归自然的需求。

既然漆艺发展依然有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目前仍旧举步维艰?

许多专家认为,这其间很大原因还在于很多地方漆艺发展还一直固守传统市场,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开拓新的市场阵地。

振兴漆艺必须创新

陈健认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要想得到人们的注目、欢心,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必须要有新意、要有新的美感。因此,漆艺产品无论在造型、规格、色彩、文饰、包装等方面,都应努力进行创新。

厦门漆线雕重新振兴的过程,也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漆艺发展,要注重市场转换和市场开拓。厦门漆线雕早期民间艺人主要将这一工艺局限于制作佛像。如今,厦门漆线雕打破了陈旧观念,在吸取闽南民间艺人雕琢绣饰做法的基础上,将中国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兼收并蓄,镏金饰银,使漆艺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同时,推陈出新,开发了漆线雕、金漆雕、漆塑、脱胎漆线雕等多项品种,赋予了漆线雕艺术新的生命,使古老的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中国美术学会会员、扬州漆器厂副厂长谢世强认为,漆艺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进行工艺上的改进创新,对漆艺的材料也要进行大力开发和探索,在丰富产品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应结合现代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如把电脑雕刻用到刻漆之中,既可提高产品的精确度,也可实现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对市场的盲从。“漆艺创新要立足于对市场的正确理解。”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徐佳惠指出,漆艺与现代结合也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漆艺文化的沃土中。目前市场上的漆工艺品,很多是明清器型和纹样的粗劣仿制品。即使是新的样式也缺乏基本的美感,或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群喜金好银的心理,或一味求怪求变。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对市场的歪曲理解,不但不会对漆艺有推动作用,反而是对它的毁灭。

漆艺,愿你安渡创新转换关头。

照片说明:漆线雕技艺在厦门已流传300余年,经几辈名家千锤百炼,不断精进。下图为小学生们现场观看漆线雕技艺展示。本报记者马跃华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