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青年报刊登了短文,说的是位“七旬老人寻找童年玩伴”。74岁的老人想找儿时的玩伴,童真挚情令人感动。看着身旁那些虽然放了假但还在上着各种各样补习班或者埋头苦读的孩子们,我感到阵阵心悸。我想,他们老了的时候,回首童年的时候恐怕除了“同学”,想不起几个玩伴来。
现在的孩子们除了
孩子们没有时间玩,这是个普遍现象。从在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回家后就需要弹琴、画画、背古诗、学英语……搞得比大人还忙。上了小学就更别提了。上课坐的直直的,下课的工夫上趟厕所都得抓紧才行。好不容易放学了,家长早就在校门口等着了。小学的时候,学中学的东西;初中的时候,学高中的课程;那些家离学校远的孩子更别说了。儿子中学6年,基本每日骑车来回。天天6点10分起床,6点35分下楼。下了课,很少和同学们一起打打球、跑跑步,赶紧骑着车往家跑。等回了家,差不多又六七点了。吃了晚饭,喘口气,又该看书做作业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刚上中学的时候,我还鼓励他下楼玩玩。他下楼溜达了半天,找不到一个中学生。人家都在家里看书呢,你找谁玩去?其实,孩子们还是有些玩的时候的。他们的玩多是上网、玩游戏之类的。看起来也是玩,但玩和玩差别可大了。有的孩子网友不少,但在现实中还是不知道和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不会化解矛盾,交往沟通能力极差;有的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闯荡惯了,责任感不强、信任度较差、不大讲诚信;至于那些上了瘾、上了当的就更不用说了。遇到困难了,可以上网求助;但网络不是我们社会的全部,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回到现实中之后,这些孩子常常会显得落伍。
如今,许多孩子已经不会玩、不愿意玩了。从小,他们就没有学会从简单的游戏中获得乐趣。除了看书、做作业(包括弹琴、画画等作业),除了看电视、玩电脑,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玩的。一些孩子不会和别的孩子相处,不愿和别的孩子相处。不少孩子的生活轨迹,除了学校,就是回家,再就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教室,彻底地远离了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已经成了他们陌生的路人。即便是硬把他们带到了山上、林子里,他们也不会欢呼雀跃,不会爬树淌水,不会欣赏眼前的美景。
孩子们在一起玩,也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同龄人一起玩,会学到许多和成年人相处不同的东西。玩,不仅仅可以调整情绪,放松神经,还能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历练品质,还可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创造力……
玩,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真正的第二课堂,也该成为他们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