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江西崛起的能量正在得到积聚,首先表现为人的能量的积聚。”3月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在描述未来5年江西的发展前景这样讲道:“2000年,江西人才流动之比是1:7,也就是流出7个,流入1个。现在高层次人才流进江西已大于流出。”显然在吴省长看来,江西崛起的关键还在
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中部如何崛起?江西又如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这两个问题虽然内涵不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赶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人才资源是指这部分人的总合,是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那部分资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都已证明,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江西的崛起与人才资源存在怎样的关系,江西崛起需要怎样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呢?
人才队伍发展态势良好
第一,高层次人才增幅超过人才总量的增幅,人才队伍开始从量的增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
从2001年到2003年三年间,江西全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人才总量由155万增加到192万,年均增长11.3%;虽然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人才总量的比重只有13.2%,仍低于全国17.5%的平均水平,但全省具有副高以上转移技术职称的人员已由2001年的3.62万人增至2003年的4.97万人,年均增长17.2%,博士生导师由10名增加到93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由2个增至14个;高等院校由32所增至68所,在校大学生从不到10万人增至45万人,在高校工作的博士从30位增至777人;2003年,有两名同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载体的增幅首次超过人才总量的增幅,这预示着,江西省人才队伍已开始从量的增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
第二,人才流入量首次接近于流出量,人才引进与稳定工作初见成效
全省人才流出的势头逐步减缓,流入的势头逐步显现。全省人才流进流出比由2000年的1:7下降到2004年的1:1.08,基本结束了“孔雀东南飞”的历史。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全省人才队伍中,有很高离职意向的人才仅占被调查总体的7.1%,其中经营管理人才所占比例最低,仅为6.8%。69.6%的人才目前没有离职的意向。这说明,江西省人才队伍总体状况趋于稳定。这个结果与全省人才流入流出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虽然调查中有84.6%的人才认为江西省引进人才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发展落后,但同时也有80.2%的人才认为,只要江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即使条件艰苦,我也愿意在江西努力工作。这说明,江西这几年实施的大开发、大开放战略以及人才强省战略,在吸引和鼓励人才为江西服务上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人才使用效益指标呈递增态势,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
在学术界,衡量一个地区人才工作成效的高低,不仅要看这一地区人才的总量、素质,更要看这一地区人才使用的效益,即人才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其衡量标准用相对离差指数(即局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除以局域从业人员人才密度与全域从业人员人才密度的比值)和绝对离差指数(即局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减去局域从业人员人才密度与全域从业人员人才密度的比值)来表示。虽然全省密度仍然偏低,如2003年仅为4.5%,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腾飞的7%的人才密度标准,也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全省人才使用的相对离差指数已从2001年的0.8,上升到2003年的0.9。与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差距在明显缩小。这说明,江西省人才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实施人才战略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江西的经济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因为历史原因,江西经济仍相对落后,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均在中下水平,区位劣势问题并未根本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对人才的积聚是不利的,这是江西实施人才战略最大的困难之处。因此,如何把江西不利的区位劣势转化为人才积聚的优势,是人才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难点。
只有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完善现代人才资源基础实施,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达到“加大人才管理动力,激发人才使用活力,提高人才自身能力,增强人才群体合力”的新境界。
集中力量,加大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高等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又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创建一流的教学、科研型大学是落实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后应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学科,全力加强建设,除大力增加资金投入外,特别要支持这些学科引进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拔尖人才。目前,应大力支持有关单位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增加博士学科点。江西高校要走出去,积极利用入世开放机遇,拓展与国外大学、科研院所合资合作与交流,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稀缺人才培养。
加快人才资源流动,促进人才产业结构、知识结构的调整。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建立省内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材流动不可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受诸多的限制。江西对人才的流动不仅不能采取各种各样的强制性的措施加以限制,相反应该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才向江西流动;要有计划地把人才送到东南沿海地区相应的企业、政府机关及相关单位进行学习培训,接受市场经济的锻炼,逐步转变观念,成为江西省发展市场经济的骨干和能手。
建立和完善“刚柔并济”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拘一格吸引人才。随着交通的便捷、信息的畅通,人才流动将由“刚性”转变为“刚”“柔”结合、以“柔”为主。人才“柔性流动”顺应了新世纪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的趋势,符合我国加入WTO后人才流动和集聚的规律,也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人事部门将在继续关注人才刚性流动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放到研究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做法上来,努力建立优秀人才集中机制、一般人才的流动机制和人才效能的发挥机制,从而在本地区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人才柔性流动。
改善人才环境进一步发挥人才的作用
不管是公有制企业里的职工,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里的职工,凡是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都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支持国内外各种组织和个人设立专门人才奖项。定期评选表彰一批重才爱才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在全省营造一种重人才、爱人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必须加大力度,像招商引资那样,把引智工程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舍得把钱用在刀刃上,不惜血本吸引人才,舍得把最重要的岗位拿出来招引人才;做到目标明确,即有利于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对急需人才要优先引进,专业人才专门引进;营造好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引进的人才切实感到,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也能大有作为,做到不但引得进人才,而且留得住人才。
加大人才稳定与引进力度
江西要吸引人才、稳住人才,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就要鼓励人才在省内的自由流动,给人才创造尽可能大的选择自由。要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改变企业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鼓励科研院所人才向本行业人才相对匮乏的单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鼓励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以各种形式到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实际问题,是引进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如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工作的安排等实际问题,远比讲大道理、唱高调的效果要好得多。江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出台的允许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子女就学选择学校,并免收择校费,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