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郭、老、曹与北京人艺

2007-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之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了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馆》以及曹禺的《雷雨》等保留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成为中国话剧百年的经典剧目,也是成就北京人艺在我国话剧界的龙头地位以及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奠基之作。

北京人艺始建于1952年,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

建院后,剧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简称郭、老、曹)的剧作而闻名于世,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在焦菊隐、梅阡等著名导演和朱琳、郑榕、刁光覃、蓝天野、于是之、苏民、童超等名演员们的成功演绎下,磅礴大气,撼人心魄;演员抑扬顿挫的台词念白,将话剧的本体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如醉如痴;其中吸收了中国戏曲的某些表演方式,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人民艺术家老舍则是北京人艺京味话剧的开创者。1953年,他的《龙须沟》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此剧通过北京龙须沟的今昔巨变,讴歌了光明的新中国,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1957年,老舍将自己的小说《骆驼祥子》改编为同名话剧,英若诚、舒绣文、李翔等人的表演赢得一致称道。1958年,北京人艺又演出了老舍的名剧《茶馆》,此剧透过北京一家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中心的三个时代几十个人物在茶馆里的生活片段,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展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民族风格,谱写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这三部表现老北京风情的剧作,京味浓郁,自然朴实,赢得了观众的共鸣,也形成了北京人艺独领风骚的京味话剧风格。尤其是《茶馆》,1979年原班人马复排演出时一票难求,盛况空前。1999年该剧第二版演出,观者如潮。此剧还先后赴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及香港等地演出,2005年该剧赴美国巡回演出16场,大受欢迎,迄今《茶馆》累计演出已达500多场,不仅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而且为中国话剧赢得了广泛的国际盛誉。该剧今年年底还将在首都剧场演出。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曹禺先生自1952年任北京人艺首任院长直到1996年去世,一直关注北京人艺的艺术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北京人艺前后14次排演了他的8部剧作,他的作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和观众。曹禺的《雷雨》、《北京人》、《日出》、《王昭君》以及他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都成为北京人艺的代表剧目和全国众多话剧院团的搬演剧目。其中《雷雨》自1954年首演以来,已历三代演员演出近500场,第一版周萍的扮演者苏民和第二版周萍的扮演者濮存昕还创下了父子续演一个角色的佳话。第三版由新人担纲主演的《雷雨》将于今年7月再次上演。

说到北京人艺,就不能不提起地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首都剧场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话剧演出场所之一。北京人艺的演出都在这里举行,这里也成了话剧工作者和观众心目中的话剧艺术圣殿。天津人艺副院长张金元说,作为话剧演员,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是莫大的荣耀。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们经常坐着带篷大卡车从天津赶到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的话剧,看完后再连夜赶回去。那时没有京津唐高速公路,来回得走七八个钟头,他们也在所不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林栋甫说,2004年夏他们在首都剧场演出话剧《艺术》获得成功,他们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首都剧场演出的,那个雨夜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都是难忘的。如今首都剧场设施更为齐备,增设了实验剧场和小剧场,三个剧场可同时上演不同风格的剧目。此外,戏剧书店、艺术家画廊以及戏剧博物馆等,也营造了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成为京城乃至全国话剧艺术的中心。

北京人艺所在地、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