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白洋淀上雁翎队

2007-03-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白洋淀上雁翎队。新华社发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新安(今安新)、高阳、任丘和雄县境内,由99个大小淀泊构成,面积366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活跃着一支英雄的水上游击队――雁

翎队。他们利用河湖港汊的有利地形,神出鬼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人民群众歌唱他们:“白洋淀上好武装,日日夜夜保家乡,东边打来西边转,岸上不行蹲水塘;驾着渔船快如梭,鬼子汽船赶不上,急得鬼子团团转,小船又回老地方;瞅准机会打伏击,揍他一个冷不防,鬼子碰上吓破胆,人仰船翻缴了枪。”

1938年秋,中共新安县委和抗日政府成立后,即在水乡三区成立了县大队三小队,郑少臣任队长。不久,又以水上猎户为骨干,以40支大抬杆(水上打猎用的火枪)为武器,成立了一支水上抗日游击队,陈万立任队长。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火枪,为防止枪上的药孔被水打湿,队员们常在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所以县委书记侯卓夫命名它为“雁翎队”。1939年秋,赵北口据点的20多个敌人乘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芦苇塘里设下埋伏,除1名日军逃跑外,其余被全歼,其中生俘2名日军,缴获了20多支步枪和1挺轻机枪,首战告捷。

1941年3月,驻新安日军调集了130多只汽艇配合步兵和骑兵,对白洋淀进行水陆联合大“扫荡”。三小队和雁翎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扫荡”之敌以狠狠打击。5月的一天,新安据点的50多名日伪军乘两只巡逻艇到赵北口据点,下午返回时,游击队员在大张庄和王家寨之间的芦苇丛中设伏,毙伤20多个敌人,日军小队长中下太郎被当场打死。随后,根据冀中区党委的指示,雁翎队与三小队合编成立新的三区小队,郑少臣任队长,魏泽民任指导员。

在水上游击队的不断打击下,往来于白洋淀上的敌船一两只已经不敢出来活动了,于是雁翎队乘胜上岸,向敌人的据点发动进攻,没用多长时间,就拔掉了周围大批敌据点。这时,日军绝大部分缩到新安、赵北口老巢。同时为加强对伪军的控制,撤掉了邸庄、大田庄、寨南村等据点,将伪军集中到大淀头,并增修了岗楼。1943年8月的一天晚上,三区小队突袭大淀头,将伪军中队长胡风才在内的158名敌人全部俘获,缴获步枪130多支、手枪2支、子弹20多箱。

1943年秋,日军为支援其对北岳根据地的秋季大“扫荡”,利用大清河、白洋淀水上运输线,不断从天津运送军用物资到保定。9月上旬,三区小队获悉敌人满载着军用物资的110只包运船,正停靠在赵北口准备开往保定,于是决定袭击这支船队,并首先派侦察员赵波到赵北口侦察。赵波以装卸工身份作掩护,用4天时间把敌情摸得一清二楚:押船的是敌人的河防队,共有120人,其中日军17人。9月14日黎明,三区小队埋伏在王家寨东边横埝苇塘里。当100多只货船过去后,雁翎队员集中攻击最后3只押运船。经过半小时激战,全歼敌河防大队,俘获伪军河防大队长秦凤祥和日军小队长部十加三郎,缴获步枪100多支,轻重机枪各一挺和大批军用物资,创造了水上伏击战的光辉范例。战后,三区小队受到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的通报嘉奖,赵波被评为抗日战斗英雄。

战斗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初,新安三区小队已发展成拥有3个中队100多人的抗日部队。雁翎队员的水上作战,是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