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修“泰罗制”

2007-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贺畅 我有话说

中国普通公民都要补上科学管理的必修课;构筑现代工商文明的基石、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行政、以崇尚科学为荣,应从科学管理入手。这是《16节科学管理课》(陈鸿桥著,人民出版社)最为鲜明的观点。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共行政管理,甚至普通公民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管理,都需要解决最基础的管理问题。如

何通过科学管理将现有的职业阶层与大学生训练成职业化专才,把对科学管理思想毫无所知的创业者训练成成熟的管理者,将大批农民工、城市新移民训练成合格的产业工人和现代市民?如何重新认识“泰罗制”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应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工具?该书结合实践,提出并回答了这一系列尖锐而急迫的问题。

泰罗(1856-1915)是美国的发明家、工程师、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使管理成了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崭新时代。“泰罗制”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其精髓就是精细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16节科学管理课》以通俗的语言浓缩了基础管理的基本框架。科学管理的核心词汇即精细、标准、流程、规范、数量、过程控制、积累。这些词汇确实谈不上什么“高科技”,但都最易被忽视。以“泰罗制”为发端的科学管理是在西方一百年前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转变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泰罗制”和科学管理成为支撑现代企业的核心构件,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通过科学管理精神的熏陶与各类科学管理工具的应用,造就了一代代适应科学管理要求的职业化人才。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与“泰罗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几近相似。科学管理涉及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天,比人们所想象的应用宽广得多。科学管理不满足于模糊的概念和经验,而是力求精确、细致、高效,与差不多、想当然、拍脑袋、大概、蒙混、八股式习性和思维相排斥,是所有管理中的基础,是必须经历的阶段,不能简单跨越。这些论点直击管理的要害。

其实《16节科学管理课》讨论的也正是普通公民的管理学、生活中的管理学。从小保姆的职业化训练、开会中的管理流程、贝聿铭香山建筑的败笔,到中国指南针先后发明过四次却未能通过积累而传承;从戚继光军队管理的基本功训练流程,到胡适《差不多先生传》中对国人马虎散漫作风的斥责;从泰罗如何训练小孩洗澡、工匠砌砖到将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变成一流的技术工人,可以说科学管理无处不在。

看得出来作者的愿望就是要建立起公众科学管理的共同“语系”,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出一整套实用性较强的科学管理方法体系及其相对应的职业化标准。该书在透析社会浮躁、管理与职业基本功缺失、现代工商文明根基不牢的根源与治理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新鲜且实用的观点。

该书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实例谈管理,让管理学走出“象牙塔”,集合了各行各业管理精英们的实践体验与集体智慧。诸多经典语句激发、启迪思考的灵感,令人回味,是不可多得的本土化原创著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