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系“三农”服务职教 创建特色鲜明的科技师范大学

2007-04-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最早创办的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学校之一。学院位于风景宜人的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唐山农业职业学校。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学院从一所农科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农学为主,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

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交流广泛、中外合作办学成绩斐然,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有良好影响的师范院校。

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跨越式发展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院办学实践的旗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并在几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跃升中得到了诠释和升华。1975年学院由当时的中等农业学校改建为华北农大唐山分校,开始举办高等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在农大分校的基础上独立建制,成立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1998年更名为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0年原煤炭部所属的重点中专“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整体并入学院,随后学院本部由昌黎县城迁到秦皇岛市区,2003年更名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院发挥服务职业教育的优势,以本科教育为主,走多科性科技师范大学之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的内涵不断深化。2005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果树学、作物遗传育种、应用化学、职业教育学4个硕士点;预防兽医学、发酵工程2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原秦皇岛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形成了目前秦皇岛校区、昌黎校区、开发区校区、欧美学院校区组成的“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

纵观这几次大的发展,其中既有历史机遇的原因,更是高起点、高定位的先进办学理念引领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学院遵循职技高师发展的基本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河北,服务基层,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双师”素质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体系;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坚持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相统一;发挥农科和职教优势,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向创建特色鲜明的科技师范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学院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各项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900多亩,校园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馆藏图书文献21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0万册。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人,专任教师95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3人;具有博士340人、硕士269人。学院设有21个院(系),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8个本科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建有45个专业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先后与地王集团、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单位合作建立了120多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创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园林植物、材料化学、动物营养等研究所。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别在校内设立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99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找准定位服务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乘势而上,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课题。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自身优势找准了发展定位和方向。长期的农科办学历史和教学实践,奠定了学院深厚的农学学科专业基础,在师资、设备、实践场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1985年学院改建为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兼具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双重功能,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泛深入,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区位优势和学缘优势也凸显出来。

基于上述思考,学院把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作为先导,明确职技高师办学思路。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发展趋势,开创性地提出了“宽专业、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改革思路,构建了实践教学、师范教育课、辅修课、隐性课程等新的课程体系。受教育部委托,学院主持了全国职技高师农科类专业目录的起草工作,提出了“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拓宽专业面,课程综合化,强调职业技艺和动手能力培养等一系列较为明确的思想要点,成为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后唯一允许继续使用的专业目录。教育部师范司先后委托学院主持设计了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畜禽生产教育和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教育专业示范性教学计划,并委托学院主持了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工作。学校更名为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对职技高师办学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得以进一步明晰,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职教的办学宗旨进一步强化。2005年学院完成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职业教育的“母机”,学院以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为己任,在为中等职业教育输送了近万名合格师资的同时,在“农科教”统筹,“三教结合”等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多次承担河北省对口升学考试专业课命题和技能测试任务,多次承办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大赛,并参与河北省重点职业学校资格评估认定工作。学院三次主持修订了河北省职业中学农科教学计划,并组织编写配套教材;先后承担教育部职教研究课题9项,河北省职教研究课题80项,其中获奖成果18项,包括国家“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级职教中心教学软件开发研究》。在职教培训方面,学校先后为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培训职教管理干部和职教师资5600多人,为我国北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情系“三农”硕果累累

农科专业办学的特点,决定了学院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等环节离不开艰苦的农业生产一线。长期以来,学院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参加“星火”、“丰收”、“燎原”三大计划,大力开展科教兴农、科教兴冀活动,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以青龙满族自治县扶贫为重点,坚持把科研植根燕山开发,把成果推向冀东大地,不断探索燕山开发整体思路。开发区域逐步从燕山山麓扩展到山前平原、沿海滩涂,覆盖冀东十几个县市;开发方式从单一项目开发到农业综合技术利用。建立了青龙、遵化、卢龙、玉田等农业综合试验区和卢龙、昌黎、遵化、玉田、丰润5个科技示范县,依托主导产业开发,实施了“一县一业一园工程”;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实施科技示范县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定点科技特派员制。在燕山开发过程中,探索了科技开发的职教特色。依托青龙县职教中心,在多个学生家里设点,形成了“一个家就是一个科研和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的新型模式,探索出农、科、教统筹的服务思路。以“燕山山麓平原区效益农业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和“精准蔬菜生产及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冀东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等项目研究为代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关键技术创新和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院不仅立足农业生产一线选题立项,还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化。20多年来,学院先后完成的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有70%以上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农民科技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小麦新品种“秦麦3号”、“宝麦3号”,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旱黄瓜新品种“绿岛1号”,晚熟桃新品种“21世纪”等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学院因此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和山区创业奖,其中板栗新品种“燕龙”的中试与示范,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立项资助。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多年来,学院为河北省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了上万名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专家,先后培育成7个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的冬小麦新品种,6个玉米新品种和12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以及20多项果树新成果、新技术,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近2亿亩,有的还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并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励,农民累计增收数十亿元。学院还十分重视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多年来,累计培训师资和各类技术人才6万余名,一般技术咨询服务达15万人以上。学院共派出有博士、教授参加的科教兴农服务队36批共500多人,有力地支持了唐山、秦皇岛等地的经济建设,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以人为本培养“双师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检验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尺,也是反映学院社会办学声誉的“名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等独特的育人模式,彰显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双师型人才”即“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等”,指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职教专业师资。与“双师”型人才相配套的是“双证书”制度。“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位,学院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实行了突出主干课程,灵活专业方向,实施文化素质考评,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化,培养个性特长,教师教育模块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根据教师教育职业资格化的要求,面向全院设立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构建了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个课程平台,凡成绩合格者,均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精神培养作为重点,构建了由科研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三个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本科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学院还在全校本科专业实施了“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考评学分制”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培养方案中分别以2学分计入总学分。同时,学院实施了选课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允许确有特长的学生转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允许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提前毕业,体现了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原则要求。

学院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思想引导人、社会实践锻炼人、崇高人格激励人、严明纪律约束人”的育人思路。学院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两次受到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的表彰,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近年来,学生累计发表科研论文、科普文章100余篇。有2名学生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科技十星,1名学生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科技标兵。有8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上获奖,其中陶海滨同学的《杏树新害虫―JT虫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研究》荣获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王啸坤同学获得全国“雪碧2006我型SHOW”年度总冠军。2006年学院获得“达盛杯”全国电子毕业设计及创新设计大奖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学院健美操队在2006年中国工科院校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近三届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中,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均在96%以上,教师资格证书获得率在90%以上。其中很多人工作在全省的中等职教战线,成为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2004年以来,学院本、专科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连续被评为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60多年来,学院共为国家培养出7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一些毕业生走上省部级、厅局级等领导岗位,很多毕业生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各个行业的骨干或先进模范。他们有的成为著名生物学家、博士生导师,有的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有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成为学院的骄傲。

积极探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了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视野与空间,提高了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受德国方面邀请,学院参加了德方援助的唐山农村职教改革示范项目,把“双元制”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受到德方专家和受益地区的一致好评。2002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学院与加拿大麦荻森・海特学院合作办学,成立了欧美学院并开始招生。欧美学院坚持以“引国际化课程、进国际化师资、创国际化学院、育国际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不出国留学”为主导,以出国留学为窗口,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由中加双方专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双方共同管理,统一教学,统一考核,互认学历。经过4年多的发展,现已达5000人办学规模。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评审验收,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学院作为教育部选定实施“马可波罗计划”的5所院校之一,2004年开始举办意大利留学项目。2005年,开办意大利语培训班,目前已经派送四批共69名学生赴意留学,签证率达到100%。2006年学院圆满地承办了在北戴河举行的中意政府委员会人文小组会议,办学情况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2007年学院将开办意大利语本科教育。在此基础上,学院加强了与意大利高等院校的校际交流,参加了欧洲教育高层论坛,积极谋求与欧洲高等院校进行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倚碣石、观沧海”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河北科技师院人“海阔天高”的深邃思想和“海纳百川”的发展胸襟。春潮涌动,朝霞满天。站在新的起点上,科技师院人怀着对“三农”的深情、对职教的热情、对创业的激情,踔厉风发,自强不息。学院将秉承优良传统,抢抓发展机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科技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