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易文化的“和谐”价值

2007-04-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由国际易联首席顾问任继愈、会长朱伯?、科学顾问席泽宗院士发起,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7年国际易学论坛・现代易学,日前在京举行。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围绕周易的“和谐”理念、易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如何建设现代易学文化主题,董

光璧、李惠国、丘亮辉、成中英等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廖名春、姜伟、蒋志、李伯聪等学者点评。现概述论坛观点如下:

一、和谐理念是周易文化的核心价值。一种观点认为,和谐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追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释、道所共同推崇,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头的《周易》,则奠定了和谐理念的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理念与“中和原则”,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宇宙法则,而且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原则。《周易》中提出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即以阴阳处于高度和谐的境地为万物存在的根本条件,把和谐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基本法则。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周易》的社会和谐理念,是其阴阳的“相感”、“相推”、“相摩”、“相荡”的辩证思维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像“天道为阴阳,地道为柔刚,人道为仁义”,把阴阳作为世间一切事物内部共同具有的相互对立而相互消长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因素,并认为这两种力量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形成一种和谐。有学者分析说,《周易》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是讲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为安身立命的依据。“乐天知命,故不忧”(《系辞上传》),讲的是“顺乎理,乐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顺理安分,故无所忧”。

二、和谐是易学所尊崇和倡导的社会政治理念。一种观点认为,《易经》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自然、社会和人生中的现象和事件阐述道理,如卦辞和爻辞中蕴涵和总结概括了那个时代的治国经验和智慧。另一种观点认为,《周易》中“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意思是说,天地交互感应使万物变化生生不息;圣人感动人心,使天下和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周易》社会和谐理念的形成,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追求风调雨顺及家庭要求和睦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经济、人际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三、建设现代易学文化。国际易联副会长董光璧说,易学就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推天道以明人事”,教人们向自然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他用雨林生物共生原理,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立企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并提出企业应履行三种责任:经济效益责任、社会道德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有学者认为,应努力传承易学和谐理念的价值追求,并融会贯通新的内容,让易学焕发出新光彩。有学者说,《周易》发源了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四个合一”,即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主体间性合一。深入开展对《周易》哲学内涵的研究,可找到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的桥梁。还有学者指出,易学应加强三个方向的研究:历史考证与考古研究;哲学义理的历史与现代理论研究;易学的传统与现代应用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