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焦作:从挖山到缝山

2007-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董云峰 我有话说

据焦作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焦作人呼吸到了291天优良空气。而6年前,如此享受一年还不足二十天。

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一个因矿而生、靠矿而兴的城市。

挖山挖出了财富,也挖“伤”了生态环境。2000年,焦作市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量指标临近示警,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

不到二十天,曾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第四。

“山不能再挖了”!数百家采石、挖粘土、烧白灰的小矿场以及相关企业被叫停。焦作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之举,彰显要发展也要碧水青山的决心。

2001年1月1日,紧邻市区北侧的的凤凰山上,耸立起一个高20米、重10吨的不锈钢“手术针”。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天,开启了一项新工程――缝山。

将沿市区北侧12公里的残破山体缝合起来,在岩石裸露、土层瘠薄的荒山秃岭上,造一个长12公里、宽0.5公里的绿化带;市区中轴线北端最大的石料场旧址,兴建一座缝山公园。

让残岩断崖重披绿装并非易事。有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生态环境如此脆弱,苗木成活率最高能达到60%。

怎样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缝山工程,不仅仅面临着技术难题。

科学规划,花最少的钱,打造高标准的绿色生态屏障。先后邀请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浙江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有关专家参与设计规划。

运用先进技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崖、坎、沟、坡因势造林,需要植树的地方没有土,从山下往山上拉,缺水,山下打井,铺设管道送水上山;挖大坑、加保湿剂、覆盖薄膜。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为把一个寸草不生的废弃石料场建成缝山公园,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次团粒泥浆喷播技术,在陡峭的山壁上,挂上钢网,喷灌上含有黏合剂、保湿剂、营养剂和种子的泥土。

6年来,焦作人缝山不止。

6年来,政府投资上亿元,市民参加义务植树五十多万人次,布满废弃矿场的荒山绿妆重现,造出了12公里长、500-800米宽的高标准林带。在林带的中部、山体破损最为严重的废弃采石场,一座寓生态保护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缝山公园,成为广大市民晨练、开展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据专家估算,这道绿色屏障每年可以减少侵蚀1.5万吨、多蓄水144万立方米、滞尘2万吨、产氧12.8万吨,相当于为城市植入了一个永不衰竭的“肺”。

缝山缝出的这道生态屏障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生存质量,而且将同穿过市区南部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相辅相成,产生更大的生态效应。

缝山缝出了焦作人的愈来愈强的环保意识。“十五”期间,全市关闭污染企业215家,关闭涉水企业301家,治理企业184家。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3000余吨,减少化学需氧排放2.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焦作市企业立项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近年来,300多个项目被拒之门外。

缝山还缝出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焦作市二、三产业比重达91.1%;地区生产总值达698.9亿元,增15.7%,高于全省增幅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均局全省第二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8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尝到甜头的焦作人,缝山的劲头更大了――12公里的林带在向东西两侧延伸,采煤塌陷区一个接一个地变成生态园。去年,焦作市跨入了“国家园林城市”行列,今年,该市正迈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