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师生互动 分享人生

2007-04-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我有话说

4月6日晚,北大图书馆一隅。一堂特别的课刚刚结束。晚风里,学生们清亮的声音传出很远:“黎院士,谢谢您,我的心结解开了!”“王教授,请把您的座右铭写给我吧”……白发的院士,英年的教授,青春的学子,无人离去,似乎都期待着这堂课能继续。是什么课,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几位院士和长江学者与我们互动,谈化学,谈

人生,答疑解惑,收获太大了!”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5级本科生颜汀兴奋地说。

爱国心志启迪人生

71岁的黎乐民院士是我国理论化学界的权威,面对学生们,他谦和而诚恳:“在大家的想象里,我一定很老很老了。其实,我有一颗和你们一样年轻的心。”

“年轻”的黎院士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坎坷丰富的人生历程:“是语文老师将我引上了化学之路。小时候,我痴迷语文。一天,我的语文老师郑重地将几本化学书放到我手中,说:‘现在国家急待振兴,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你应该以国家命运为重。’从此,我开始修习化学,并喜欢上它。本科毕业后,我师从徐光宪先生读研,先生一生数次改变研究方向,都是因为国家需要。我深受他的影响,也服从国家需要改变研究方向……”

三位长江学者高松、王剑波、金长文的人生同样和祖国紧紧相连。作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本可以在国外享受“富足生活”,但他们还是回来了,在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科学家们的爱国深情,字字句句印入学生内心。04级本科生樊婧说:“时代和祖国的需要召唤着他们,他们的精神又感召着后人。这是爱国的火种,我们会把它传下去!”

科研态度贵在诚信

身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高松教授毫不避讳化学界的“反面案例”,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引以为鉴,走正人生之路。

当“黄凌琳科研造假事件”几个字从高松口中吐出的时候,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严肃起来。“事件发生后,我以网上转载的形式告知全院师生,并呼吁大家重视和反思这件事。诚信,是科研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原则。这件事应该使我们每个人警醒:不要让造假的风气扩散,一起来维护科学的尊严!”

王剑波教授进一步提醒大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容不下丝毫马虎:“有一类‘造假’必须警惕――因为没有养成严谨的科研习惯,实验数据记录不全,在撰写论文时靠回忆和推断补上数据。这同样是对科学的亵渎。”

台下,一双双眼睛里,闪动着庄严而凝重的光。

化学之美无悔终生

面对敬爱的师长,06级本科生吴慧娴鼓足勇气说出了心中困惑:“我热爱化学,可是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这样完善,突破前人似乎不可能,我们走的这条路,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黎乐民院士激动了,循循善诱的话语透着热切:“化学永远没有尽头!未知的问题依然很多,我们破解的始终很少。时代呼唤着化学的发展,因为很多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化学也许不能像有些学科那样,说得无比美好、做得轰轰烈烈,但我们化学人是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的,化学之美等着你们新一代去发现!”

“就像登山一样,攀登化学高峰的路,我们才走了不到一半。”金长文教授给学生们“打气”:“事实摆在眼前:很多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学者,都是学化学出身的,要对化学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掌声响起。吴慧娴重重地点着头,向师长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们都被感动了。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会更多地开展,让学生们从师长那里领略人生的智慧。因为,做什么,都没有做人重要。”目送着师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彦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